气象防灾减灾系列科普(三) 冰雹 2020年06月05日  张玉洁

  冰雹是指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固体降水物,它结构坚实,大小不等。气象学中通常把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固态降水物称为冰雹,冰雹的形状不规则,大多数呈椭球形或球形,但锥形、扁圆形以及不规则的也是常见的。我国出现的冰雹大多以直径20毫米以下为主,尤其在冰雹频发的高原地区大多情况下均为5毫米左右甚至更小的小冰雹。冰雹过程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仅为2分钟至10分钟,少数情况下可持续十几分钟;单次冰雹过程的影响范围也不大,一般为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余千米的地带。冰雹是春夏季节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冰雹出现时,常常伴有大风、剧烈的降温和强雷电现象。

  与冰雹相关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有两个,分别是冰雹和雷电预警信号(见下图),根据多年资料分析,丰台区冰雹最早出现于4月中旬,最晚出现于8月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高峰期,出现概率为57%。对于丰台来说,今年5月21日、25日均出现了雷雨天气,并伴有小冰雹,冰雹天气时间短、 范围小, 但突发性很强,往往伴有雷电大风。由于冰雹是层层包裹后形成的冰球,比常见的地面冰块致密得多,不容易融化,这也造就了冰雹异常的破坏力,如果遭遇到恶劣的冰雹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目前,借助先进的天气预警系统,我们能够预测冰雹天气的发生,由此可以提前做好防灾减灾的工作。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火箭、飞机等载体把一些催化剂如干冰等运送到云层中,使得云层在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冰雹时就开始降水,从而减轻冰雹的危害。对于农业而言,改变地表环境、增加森林覆盖率也是减少冰雹灾害的有效途径。此外,通过杂交等农业技术培育出抗冰雹打击的农作物也是当下较为流行的减灾方式之一。对于人们来说,最有效的冰雹减灾方式就是减少冰雹天气出行,尽量待在室内。

  (区气象局 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