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丰台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创森工作以“绿城九法”为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扩大绿色空间规模,提升区域环境品质,为“倍增追赶行动”与“发展伙伴计划”提供绿色动力。
为什么需要“绿城九法”
“绿城九法”从森林、绿道、水体、湿地、公园、农田、动植物、景观、生态文化产业九个维度统筹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人居环境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等重要工作,它揭示生态保护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和生活方式问题的有力支撑,是立足于丰台区区域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将丰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具象化、目标化的行动指南。围绕“绿城九法”结合百万亩造林工作,丰台区森林覆盖面积为8520.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7.89%,丰台区园林绿化工作“挺进深绿”。
当前,随着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和园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台区园林绿化工作重心已从“黄”变“绿”,变为“绿”变“美”,人民群众及时代发展给园林绿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提升生态服务能力的同时助力丰台高质量发展?是摆在丰台园林人面前的难题。建设一批如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丽泽公园群精品公园,提高水岸线生态活力,落实“点靓凉水河”行动,打造“南中轴”公园群,规划建设城市绿谷。未来几年,丰台区将开展多项高质量园林绿化工作,以园林绿化工作为缩影,展现丰台人以志在必胜、干则必成的信心和决心,全力书写丰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以“绿城九法”为指南,丰台区持续落实推进绿化美化、环境治理、体育设施建设、文化科普教育、旅游产业发展、花卉特色产业等工作,“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等指标得到大幅提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纽带,增进人与城的联结度和城与人的适配度;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用园林绿化语言讲好丰台区的历史故事、红色经典、发展蓝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利导,保留原景观的同时建设高品质景观节点,建成既有“烟火气”又有“国际范”的示范城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开展新建公园绿地、河流绿化提升、慢行绿道建设、受损弃置地修复、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开展生态服务活动、扩大花卉产业影响力,推动实现北京园博园、北宫国家森林公园免费开放,体现园林资源公平性、普惠性的本质,最终实现“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湿地润城、公园遍城、农田留城、花果香城、生物汇城、景观靓城”的美好愿景。
如何落实“绿城九法”
丰台区地处北京市南部,总面积305.8平方公里,有低山、丘陵、台地、河谷、平原等多种地质地貌类型,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和动植物资源,花卉产业蓬勃发展,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不胜枚举,建有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等金融科技集群高地,现在的丰台正处于高速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对园林绿化工作要求更上了一个台阶。
科学分析甄别宜林地空间,全面摸清全区造林绿化潜力,不打折扣地落实百万亩造林及《“十四五”时期丰台区园林绿化发展规划》等文件,认真抓好落实,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为“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生物汇城”等工作打好空间基础。
加快推动河西地区发展,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河西地区王佐镇佃起村,打造2万平方米网红稻田画,举办插秧节、捉蟹节和开镰节等丰富的生态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参与参观,以“农田留城”为途径,最终实现“生态富农”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
编制《丰台区湿地保护规划(2022-2025年)》,以“系统治理、全面保护、科学布局、弘扬文化”为规划原则,计划开展“湿地恢复项目、湿地公园项目、小微湿地修复项目、湿地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湿地自然教育和科普项目”等5个项目,以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为前提,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改善、文化科普宣传、经济效益提升的目的,维度更广、覆盖更宽、层次更深地落实“湿地润城”理念。
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为原则准绳,坚持以水定绿,依托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和承载力,遵循自然原理、生态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园林绿化工作。筛选适生乡土和彩叶树种为绿地增绿添彩,采用“造、补、改”等综合措施,形成不同板块的森林景观,打造色彩丰富、种类多样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呼应。在技术环节多听专家的意见,有效解决造林密度过高的问题,造林树种选择等问题;在政策导向上坚决刹住伪生态行为,科学推进,不断纠正错误观念和做法—奇花异草、大树进城、过度造景、奢侈化、媚外化、景观化。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花卉实体产业为驱动,树立线上花卉交易拍卖中心品牌,稳定扩大花卉种植面积,举办“花朝节”“地景节”等生态活动,扩大花乡品牌影响力,实现“花果香城”赋能区域经济提升。
推进235亩的果园更新改造工作,新增7个无公害认证果园,果品安全抽检合格率100%,全面保障林果品质,提升果品市场竞争力。加强种苗企业规范化管理,提高“双随机”抽查力度,把控好工程苗木质量,行政许可率100%。
科学种植和保护食源蜜源树种,控制单一树种使用量,建成保育小区,合理分布设置本杰士堆、昆虫旅馆、人工鸟巢,在全区所有河流特别是永定河丰台区域,开展水岸森林管护、生态廊道建设、河流湿地提升等工作,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等大型生态源地,实现生态廊道互联互通,为野生动物提供类型多样、自然稳定的生物栖息场所。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调查,调查报告显示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加,并在丰台区首次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棉凫,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对动植物生活环境友好度持续提升,“生物汇城”逐步实现深化。
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为主的南中轴公园群,释放“城南绿肺”生态活力。打造国内首个森林商务区—丽泽商务区公园群,商务区与公园、公园与公园间不设围栏,实现5分钟内抵达生态慢行步道,300米内便可进入公园绿地,为紧张工作与繁忙生活提供“心情缓冲区”和“视觉愉悦带”。
建设金中都城遗址公园,保护历史遗迹,挖掘文化底蕴,强调历史文化与新时代国际金融商务区的联系,为丽泽金融商务区提供最持久的历史文化滋养,注入新时代的文化活力。
从区级层面加强“林长制”调度,推动各级林长和护林人员履职尽责,切实落实林长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管护,建立完善绿化后期养护管护制度,科学提升养护频次和改进养护方式,着力提高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做好预警预案工作,消灭火灾和有害生物隐患,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健康。加快构建丰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监管体系,提高信息化和精准化的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市级要求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为实现“森林绕城”“绿道连城”保驾护航。
加强科学绿化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千人培训”系列园林绿化技能培训活动,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有害生物灾害防控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灾害防控能力水平。
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全民义务植树、“绽放社区之美”、“邻里花园”、“种子家庭”等活动,积极宣传“绿城九法”在丰台区实践成果,广泛报道“绿城九法”实践的鲜活经验,带动全区群众积极投身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中去,团结一心为丰台区实现“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湿地润城、公园遍城、农田留城、花果香城、生物汇城、景观靓城”而努力。
■ 刘立宏 区园林绿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办公室主任(兼)
背景链接
什么是森林城市
森林城市是指通过保护建设管理以森林、树木和湿地为主体的城市自然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其缓解热岛效应、净化环境污染、调控雨洪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独特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优美健康的人居环境、充分便捷的休闲场所,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方式。
丰台区创森成绩单
丰台区自2019年创建森林城市以来,围绕“绿城九法”,贯彻实施《丰台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全区森林总面积提升至8520.86公顷,绿地总面积达到7744.4公顷,建设135处公园绿地,提升公园18处,总面积达520余公顷,平原公园森林生态养护4000公顷,山地森林提升750公顷,基本形成了“一轴一廊一屏障,百路百园百社区”的森林城市建设格局,实现了让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工作目标。2023年,丰台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科学落实森林城市发展规划。通过实施腾退还绿、疏解建绿、留白增绿优化城市发展空间,让丰台区整体人居环境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