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共新增中小学学位7200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提升至50.54%,6个集团校初升高直升500余人
● 深入推进学区制改革,3个学区办公室常态化运行,全区教育集团数量达到21个,覆盖全区80%的中小学
● 推出了“春苗、春雨、春风、春晖”四春计划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新任、青年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本报讯(记者 付善元 张元培)2024年共新增中小学学位7200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提升至50.54%,6个集团校初升高直升500余人……自丰台区推动实施基础教育“强基工程”以来,全区的教育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广阔的成长成才空间,更多丰台娃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夯实硬基础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所在。2024年,丰台区推动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等7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7200个,不仅缓解了区域内学位紧张问题,也为更多学生创造了优质的学习环境。
走进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创造学习中心里学生围坐在工作台前调整传感器参数,检验线路板稳定性,一旁的老师在耐心指导。同在B1层的运动场上传来清脆的拍球声,正在上篮球课的学生进行着激烈的比赛。远处,从声乐教室传来悦耳歌声,音乐社团的学生正在合唱民歌。丰富的社团活动,多彩的校园生活,一幕幕生动画面是丰台区基础教育“强基工程”落实落细的真实写照。
北京第五实验学校规划为一校三址,位于丽泽金融商务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科技园校区总用地面积2.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2万平方米,规模为48个班。现有小学一、二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共21个班817人,丰台八中借址高中办学2个班共70人。目前,初中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达百余人次。
此外,丰台区新建了丰台科技中学等4所高中,全区高中数量达到25所,为学生提供更多升学选择。在学前教育方面,公办率提升至50.54%,家庭托育的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学前教育质量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丰台区还聚焦区域教育布局中的薄弱环节,对长辛店、北宫等地区加大规划投入,一批重点学校项目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此外,丰台区深入推进学区制改革,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13个学区办公室常态化运行,初步构建起学校与社会联动机制。加上新组建的钱学森中学教育集团等4个教育集团,全区教育集团数量达到21个,覆盖全区80%的中小学。“集团化办学不仅是资源整合,更是理念共享。通过集团内优质学校帮扶,很多学校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创新教学方式 为教育赋能
说到“创新教学方式”,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很有发言权,作为丰台区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基地校,在“强基工程”中的“学子培育工程”的引领下,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开3D打印教室的大门,一排排3D打印机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讲台上摆放着学生们做好的模型,有各种酷炫的赛车模型,还有立体的惟妙惟肖的景观模型,一旁的柜子里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各种花车模型。作为3D打印课程的任课老师,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副校长金鑫对于如何启发、引导学生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会根据当下的时事热点为学生开展命题创作,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验设计的流程,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生成自己的作品。”
(下转03版) (上接01版)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还开设了“AI+”课程,将AI融入通用技术课程中。此前,学生们在课堂中制作了一款“预防校园霸凌”的报警系统,通过语音识别求救信号,及时提醒老师进行干预。不仅如此,学生们在近年来的科技大赛中屡创佳绩。他们充分发挥动手能力,研制出大量自动化装置,从“不良坐姿检测的坐姿矫正坐垫”到“落叶自动清扫车”;从“AI手语翻译小程序”到“节水型家用溢水阻断器”……同学们的作品覆盖各个领域并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对于科技创新的相关课程,高二(10)班的学生马宇轩深有感触:“在学校的课程中,我得到了一个可以充分发展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老师鼓励强调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乐趣。”
近年来,丰台区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学习共同体、全息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目前,已组建青少年创新学院和陶西平创新人才学院,初步建立了区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项目式学习到跨学科研究实践,学生们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去发展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合教师资源 为教育保驾护航
为整合优质教师资源,区教委推出了“春苗、春雨、春风、春晖”四春计划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新任、青年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完善教师职业发展支撑体系。通过举办名师工作室、科学安排交流轮岗、开展集体备课等方式,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团队协作水平。设立“教师宣传月”,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加强教师队伍评选激励机制。
在人大附中丰台学校,“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新时代更优秀的未来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教师培养准则。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整体素质,积极推动了“强基工程”中的“名师培养工程”建设。
学校对于教师发展遵循了“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引进来”——学校吸引了众多名校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走出去”——通过师徒结对、赛课教研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教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金鑫带头参与了学校的“名师培养工程”,他分享道:“此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我逐渐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激发学生潜能、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丰台区将继续以“强基工程”为抓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实现“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机会”的目标,为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