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剧场灯光在商场转角亮起,当百年戏楼的唱腔与咖啡香气交织,当博物馆展厅化为沉浸式戏剧的舞台,艺术正以谦逊而鲜活的姿态,汇入城市生活的汩汩川流。作为打破传统边界的文化载体,演艺新空间正悄然重塑着人与艺术相遇的方式,为城市文化土壤注入蓬勃生机。那么,演艺新空间应当“新”在哪?
新在空间重构,让艺术与城市生活共呼吸。演艺新空间的生命力,在于其包容、多元的空间格局。在丰台,已连续举办八届的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传统戏曲突破镜框式舞台的束缚,在园博园的园林空间里进行实景呈现,为观众带来“步步皆景、处处皆戏”的观演体验。空间重构不仅是物理距离的拉近,更是文化对城市的深度浸润,不仅可以在园林,还可以利用商业综合体、文创园区等各类空间,将艺术嵌入城市的日常肌理,以“去中心化”的布局,使艺术真正从殿堂走向街巷。
新在美学重构,找到传统与当代美学的最大“公约数”。北京隆福寺的“戏曲盲盒”快闪店将传统盔头转化为潮玩手办,消费者购买后可扫码观看背后的戏曲故事;上海豫园的“戏曲美妆实验室”推出基于脸谱色彩的彩妆系列,旦角的胭脂色号与现代美妆教程形成奇妙联动。丰台已有方庄文化艺术中心、马家堡文化活动中心等成功实践,可以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街镇,引入专业创作团队与先锋艺术力量,将传统艺术元素解构重组,以演艺新空间为载体,打造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沉浸式戏剧、互动式曲艺秀等全新演艺形态。
新在业态重构,激活城市空间的“乘数效应”。演艺新空间的发展潜力,在于其突破单一功能的复合业态。在焕然一新的长辛店老镇中,1.8万平方米的长辛店国潮时尚街区成为文商旅融合新地标,不仅可以观演,还可以逛老街、品美食、买文创、学非遗技艺,全面激活消费新动能。不久前惊艳亮相的凉水河石榴庄示范段,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滨水演艺新空间,成为融合林间休闲、水上运动、艺文市集的“全时段微度假目的地”。此外,还可以探索将博物馆打造为演艺新空间的良好载体,开发沉浸式主题演艺,将文物故事转化为互动艺术,同步配套文创消费场景,构建“观演+体验+购物”的复合业态。
演艺新空间既是艺术贴近生活的桥梁,也是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未来,要更加注重发挥演艺新空间的独特作用,为凝聚城市人气、激发区域活力、引领消费升级注入更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