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划破长空,佟麟阁学校操场上,12名初一学生组成的方阵刀光霍霍。仿钢大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冽光芒,整齐划一的劈砍动作、铿锵有力的口令声,仿佛将时光拉回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少年们笔挺的身姿与当年奋勇杀敌的战士身影渐渐重叠。
这份英勇无畏的“大刀精神”,始于历史深处。二十九军大刀队因西北军特质而生,佟麟阁将军亲聘武术教官李尧臣,创编“无极刀法”练兵。喜峰口战役中,将士们挥舞大刀,以血肉之躯对抗敌人枪炮,让日军闻风丧胆。如今,这份精神在校园里焕发新生。学生刘婧萱坦言:“每次操练都能想起佟麟阁将军和英勇的战士们,这让我充满力量。在学习生活中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回溯往昔,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们的抗日热情,让佟麟阁将军看到了民族的希望。“这些学生找到了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要求从军。宋哲元就把他们编成了一个军训团,这支军训团就驻扎在南苑,总负责人就是佟麟阁将军。”军史作家萨苏说道。在南苑阵地,刚结束训练的学生兵们以十比一的惨烈伤亡代价,用刺刀与日军殊死相搏,用热血和生命捍卫国土尊严。
如今,大刀操已成为佟麟阁学校的区级品牌课程,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孩子们入学后都要学习大刀操,通过这种形式动起来、练起来。同时,学校还组织了‘探寻抗战遗迹,感悟大刀精神’喜峰口地区研学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参观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系列主题展示课等形式,进一步传承传统武术的文化精髓,弘扬大刀队的英勇无畏精神。”佟麟阁学校书记蒋玫说,这些活动让“大刀精神”不再是历史书上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传承的民族魂魄。 文/记者 原梓峰 姜欢 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