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佟麟阁将军率部坚守宛平城,下达“誓与卢沟桥共存亡”军令,后壮烈殉国,成为抗战中牺牲的首位高级将领。北京市档案学会秘书长王兰顺经史料查证、老地图核对及实地走访乔德林等亲历者,最终确认其殉国地为丰台区南苑时村路,还原了将军遗骸由卫兵转移至山药地、后经红十字会运抵柏林寺的细节,为设立英雄纪念地标、传承抗战精神奠定史实基础。
人物:北京市档案学会秘书长 王兰顺
丰台时报:20年前,您研究佟麟阁将军的契机和起因是什么?
王兰顺:2005年,我被调入档案馆,研究佟麟阁将军是我来这做的第一件事。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在翻阅有关书籍时发现,上面记载佟麟阁将军殉国于大红门一带,但这样来说范围很大。对比日本,死了一个兵都要弄清楚他死于哪场战役、死在哪、如何把骨灰运送回家的,我们这样一位为国壮烈牺牲的将军更应如此,我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究他详细的殉国地点。
丰台时报:在研究佟麟阁将军具体殉国地点时您是如何考证的?
王兰顺:首先,我们在档案馆翻阅了抗战时期的档案史料,发现有记载佟麟阁将军殉国于大红门时村,这就具有指向性了。于是我们就把(20世纪)30年代的老地图找出来核对,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实地考察。在现场,我们找到了1937年时年13岁的乔德林、时年6岁的刘树林和时年5岁的时光义,对他们进行口述采访,最终确定了南苑时村路为佟麟阁将军殉国的具体地点。大红门东北、赵公口桥南光彩路中段路西处,距佟麟阁将军殉难地向南约100米处确认为是曾经掩埋上百名二十九军战死士兵遗骸的地方。
丰台时报:在研究佟麟阁将军具体殉国地点时,您又了解了哪些过程史实?
王兰顺:乔德林当年目睹了佟麟阁将军殉国的战场。当时日本人的机枪就架在他们家房顶上,他们躲在地窖里,机枪往南边的庄稼地扫射。等日本人走了以后,他发现家前面的高粱地被剃了光头,地里躺着很多二十九军的战士,当时佟麟阁将军也在那里。村民们在进村土路两边的水沟中深挖并把战士遗骸侧身摆放埋了三排。由于当时天气炎热,佟麟阁将军的遗骸由其卫兵高洪锡保护,被移至山药地以保持阴凉,也就是现在的石榴庄地铁C口,后来用红十字会的车辆运回城里,暂时安置在柏林寺。
丰台时报:您认为研究佟麟阁将军具体殉国地点有哪些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您又有什么感触?
王兰顺:确定了佟麟阁将军的殉国地点,就可以设立地标来纪念爱国将士,我们需要一座烙刻着英雄精魂的历史地标,让子子孙孙有一个循迹凭吊缅怀之地。在研究佟麟阁将军和第二十九军时,我更深刻感受到他们坚守卢沟桥的决心和敢死队的英勇无畏。他们严格遵守军纪,不屈不挠,对抗日战争具有抹不去的贡献。这项研究工作是致敬先烈、继承先烈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也希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够以史为鉴,将来把我们的首都和国家建设得更好。 文/记者 姜欢 蒲长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