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丰台·社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味中药做毛猴 惟妙惟肖绘习俗
太平桥街道太中里社区赵玉琴致力推广毛猴技艺,学生从7岁儿童到70多岁老人
赵玉琴的部分毛猴作品。
▲赵玉琴在家中教小孩制作毛猴。
  “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这首老舍夫人胡絜青为“毛猴”题的诗,道出了北京毛猴技艺的特色。

  家住太平桥街道太中里社区的赵玉琴,是郭氏毛猴第五代传承人。十多年来,她秉承郭氏毛猴传统手工艺,走进学校教学,还在业余时间为毛猴爱好者远程指导。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毛猴,她特别高兴:“希望能把咱们老北京的文化带到更多地方。”

  传承老北京毛猴技艺,让更多的人喜欢和传播老北京文化。

  姓名:赵玉琴

  年龄:61岁

  身份:郭氏毛猴第五代传承人

  太平桥街道太中里社区新闻发声人

  7岁小孩半小时做出一只毛猴

  “先找齐四肢,记住手脚要对称。”在赵玉琴家中,7岁的小萱萱正在学习毛猴的基本制作步骤。她从几个蝉蜕中挑选出四肢,清洗后粘在用辛夷制作的身体上。半个小时后,一只栩栩如生的毛猴诞生了,小萱萱兴奋地说:“太好玩了。”

  赵玉琴介绍,毛猴起源于道光年间北京城内一个药铺的小伙计,因为白天挨了账房先生的责骂,晚上整理药材时就地取材,制作出账房先生“尖嘴猴腮”的毛猴形象。后来,药铺老板从中看出“生意”来,把几味中药单独包装出售,称“猴料”。家长买“猴料”给小孩粘猴玩,渐渐成了逢年过节的一个传统。

  郭氏毛猴传承上百年,制作原料也是传统的四味中药材——辛夷、蝉蜕、白芨、木通。赵玉琴拿起身边的一包蝉蜕告诉记者,毛猴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要花费很多工夫。就拿原材料的保存和挑选来说,蝉蜕轻薄易碎,挑选和粘贴时要格外小心;辛夷用来制作毛猴的身体,要饱满硬实,空心、破损的都不能用。材料备齐了,还要清洗、晾干、做防腐处理,这样做出的毛猴才能持久保存、不变质。

  12年前结缘成郭氏毛猴传承人

  小米大小的红色珠子,穿过一根细细的草秆,再刷一层熬过的白芨,就成了一串“糖葫芦”,拿在毛猴手里,俨然一幅老北京的生活实景图。“推小车卖冰棍”“做豆汁儿和麻豆腐”“剃头挑子一头热”“娶亲队伍”……在赵玉琴手中,毛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有滋有味地展现着老北京生活。

  说起和毛猴的缘分,赵玉琴说,看到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12年前,她第一次来到郭氏毛猴传承人郭氏夫妇家中,就被展现老北京生活场景的毛猴吸引住了。之后,每逢节假日,她都到郭家学习,喜爱手工制作的她上手很快,半年后就顺利出师开始独立制作毛猴。因为毛猴,赵玉琴还与郭氏夫妇结为亲家,并由此加入到郭氏毛猴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一个毛猴作品就是一个生活故事。”赵玉琴说,她制作的毛猴已经近千只,大多送给了亲友,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展现老北京生活场景的作品。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创作了一个老北京粮店的作品,几只毛猴在店里称米称面。朋友收到后非常喜欢,说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退休后重返学校传承毛猴技艺

  既有对历史的传承,又有贴近时代特色的创作,郭氏毛猴的作品内容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受大家的认可和欢迎。作为传承人,赵玉琴2013年从学校退休后,主动承担起郭氏毛猴技艺的交流和教学任务。

  在西城区的奋斗小学,她已经连续上了四个学期的课程,每周一节,孩子们非常喜欢。为了上好这门课,赵玉琴费了不少心思,她想到以前庙会和集市上,毛猴被粘在小木棍上卖给小孩,既喜庆又方便。为此,她特意收集了不少冰棒棍,好让孩子们能把自己做好的“作品”带回家。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进步很快,从最开始有孩子因为动作慢、跟不上节奏急得大哭,到现在一节课下来,大家基本都能完成两只毛猴的半成品制作。

  重回校园,带着孩子们制作毛猴,赵玉琴觉得这是个“双赢”的好事,一方面传承了老北京的非遗文化,另一方面孩子们天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课堂上,她带着孩子们用简单的纸板、碎报纸制作了一系列下棋、看报等毛猴作品,这些都是新鲜的尝试。

  另外,为了方便一些毛猴爱好者,赵玉琴还提供上门教学和微信远程指导,“只要时间允许,只要有爱好者愿意学,我都愿意倾囊相授。让更多的人喜欢毛猴,加入到发扬这项老北京技艺的传承中来,这不仅是作为一个老北京人,更是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光荣和骄傲。”

  ■ 对话

  计划在社区开展非遗课

  记者:从事郭氏毛猴的传承以来,您大概教授了多少学生? 

  赵玉琴:到学校传承非遗文化以小学生为主。日常找我学习毛猴制作的爱好者年龄很广,有70多岁老人也有几岁孩子,还有一群妈妈组团来学,学习时间最长的是一位来自德国的小朋友,坚持学习了两年。

  记者:制作毛猴看似简单,想制作出工艺精巧的作品还是很难的,对于爱好者,您有什么学习的建议?

  赵玉琴:制作毛猴本身并不复杂,但达到观赏效果的作品是个精细活,我教的不少学生都是学一两次就开始自己购买原材料在家中学习和制作。多加练习,充分发挥想象力,就可以利用道具做出各种丰富场景的作品来。

  记者:下一步,有什么推广毛猴技艺的计划和打算?

  赵玉琴:除了孩子们,不少老北京人也特别想学习毛猴制作,下一步,计划联合街道和社区开展一些毛猴制作的非遗课,让周边的社区居民参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丰台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社会新闻
   第05版:丰台·民生
   第06版:丰台·民生
   第07版:丰台·社区
   第08版:文娱·副刊
四味中药做毛猴 惟妙惟肖绘习俗
“最美”老两口8年教了上百支广场舞
为祖国七十华诞献礼 “我与祖国的故事”线索征集
丰台报丰台·社区07四味中药做毛猴 惟妙惟肖绘习俗 2019-09-06 2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