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少数民族、党员、残疾人、居民代表、楼门长、养犬人、已婚……居民的各种身份、特点,都被设计成了一种对应的可爱图标。在高淑芹带来的民情图上,一个个小方格代表一户户居民,每户居民的小格子里都标注着或多或少的小图标,居民的情况一目了然。“你瞧,这户居民是党员和楼门长,这户居民是租户,这户是少数民族和文体骨干……社区工作人员找居民时,能先对居民的情况有所了解,工作做起来也事半功倍。”高淑芹笑着说。
“民情图”最初源于2011年。高淑芹告诉记者,当时觉得社区工作出现了“表面化”倾向,工作得不到居民认可和支持。为了更全面了解民情,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了一场居民大走访活动,摸底居民情况,第一张“民情图”由此诞生。
近些年,“民情图”进行了不断升级,用高淑芹的话说,已经升级到了3.0版本。怎么个升级法?原来,随着科技进步,纸上的“民情图”渐渐变成了指尖的“民情图”。“民情图”从最初的一张张纸上的图表,变成网上的智能系统。点开系统,不仅可以随时查询居民的信息,更能实现按不同类型关键词进行搜索、民意收集等功能。“就算是刚来社区的工作人员,点开‘智能民情图’,社区大事小情也能立马门儿清。”高淑芹笑着说。
除了升级智能版,“民情图”涉及的内容范围也在扩展,商户、路灯、绿化、监控、楼宇党建等“民情图”也被绘制出来,对辖区情况进行全方位明晰。“‘民情图’一开始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指南针,现在升级成了GPS,让我们工作更精准、专业。”高淑芹说。
高淑芹带来的社区治理经验让大伙儿拍手叫好。她还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今年,升级版“智能民情图”将在丰台区各社区实现全覆盖。在高淑芹看来,“民情图”拉近了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间的距离,但更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着“把居民当亲人来服务”的信念,让社区工作精细中带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