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丰台·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妙笔生花看丰台 满园芬芳闻“花乡”
▼花乡花木集团制作的生态花车亮相北京世园会。
▼花乡奥莱村为消费者带来购物新体验。
▲榆树庄村回迁房装配式外墙板首件成功吊装。
▼地铁新机场线草桥站成为首都靓丽“新名片”。
▶市民在花乡花卉嘉年华艺术中心选购年宵花。
▼精细化治理后的纪家庙村鲜花盛开。
▲天伦锦城社区“重阳大舞台”为百姓搭建展示平台。
▲花乡花卉嘉年华艺术中心为市民免费送春联和福字。
▲新发地市场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展现了市场31年来的发展历程。
▲“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普法进社区。
▲刘孟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花乡——中国唯一一个以“花”字为名的行政区域。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京城闻名的花木之乡。“前后十八村,泉甘土沃,养花最宜,故居人多以种花为业。”清代《鸿雪因缘图记》里的记载,描绘出花乡草桥、黄土岗、樊家村一带的繁花盛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花乡的区域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2019年,花乡党委政府按照市、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丰台区功能定位,坚持减量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疏整促”工作成效明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接诉即办”服务群众践初心……一项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如同和煦的春风,让百姓徜徉在花样环境里乐享幸福。

  兰花幽香阵阵来 乡风文明润心田

  2019年,花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使之积极融入自己居住的城市和社区。从清末的十八村花会、孟村旱船,到如今的刘孟家园社区“五虎少林会”、天伦锦城社区“重阳大舞台”,花乡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密切关注群众文化需求,建设现代群众文化队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星火工程”、“周末百姓大舞台”好戏连台,“芳菲杯”乒乓球赛、“翔宇杯”羽毛球赛激情飞扬,新春元宵灯会、“冰雪大篷车”冬季冰雪项目活动趣味横生。花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实践基地里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自2019年7月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建设全面启动以来,花乡共开展6大类活动近300场次。理论宣讲、环保科普、传统文化等活动百花齐放,进社区、进家门、入人心,打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学习强国”平台的上线,学习在花乡蔚然成风。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推进,花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以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推动转型发展能力。村级带头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从增强基层治理水平、让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开展学习。结合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对全体党员干部实施轮训。村民变成了居民,过去拿锄头的手也拿起了手机,开始进行各式各样的在线学习。2019年,经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后,花乡实现新增劳动力就业890人、困难人员就业435人。各类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提升,为花乡高质量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文明乡风之花,结出志愿友爱之果。“连心通”、“低龄帮高龄”、“喘息服务”、“小巷管家”让志愿服务精神焕发生机。草桥欣园社区“牵手桑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高立庄村“夕阳红”志愿巡逻队,天伦锦城、三乐花园等社区“爱心兑换”“时间银行”机制等纷纷落地。回村(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向辖区居民提供“菜单式”“组团式”志愿服务698项,参与数达14856人次。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化之风入人心,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的同时,过上好日子、生活有乐趣。

  牡丹花开悦世人 乡域环境增“颜值”

  走在草桥东路上,仿佛进入了花的海洋,这是花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打造的精品示范街区之一。2019年,花乡党委政府聚焦“改善人居环境”这一目标,以背街小巷整治、平原造林、留白增绿等工作为抓手,努力让街区变身一座座“绿色生态花园”。

  花乡坚持把“精细治理道路街区”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用心打造一处处“身边微景观”。六圈村见缝插绿打造口袋公园。白盆窑牡丹芍药园再现田园花海。纪家庙村让泥泞土路“变身”优美花路。来自花乡花木集团的高级园艺师把美化环境的“课堂”搬进社区,助力花乡绿色生态社区建设。以“绣花功夫”提升新机场线草桥站周边环境秩序,把草桥站打造成为首都靓丽“新名片”。新建成15公里全民健身健走步道铺就健康运动路。现在的花乡,出门见绿、四季有景,背街小巷实现华丽转身,“城市牛皮癣”得到有效整治,口袋公园、郊野公园串起绿色生活圈。

  生态环境向美而行,花乡人的生活消费环境也向高品质化迈进。漫步镇国寺北街,鲜花、绿植环抱着精致店铺,品牌连锁、网红店、老字号一街配齐。继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镇国寺北街2019年又被评为北京市首个全国“15分钟便民示范商圈”。在这条1500米的商业街上,160多个品牌商家辐射周边6个小区,让3万人尽享“家门口”的高品质生活服务。“智慧草桥”公众号和APP更是让居民指尖一动,足不出户即可体验便捷、智慧、贴心的服务。这些得益于花乡近年来持续推进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花乡以构建方便快捷、均衡完善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为引领,深入居民家中了解需求,对接周边服务商和共建单位资源,新建樊家村绿洲便民生活超市等6家生活性服务便民网点。草桥欣园、天伦锦城、四合欣园等社区“一刻钟服务圈”相继建成。同时,盘活社会资源,村居共建“社区之家”,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夜晚的花乡奥莱村,华灯初上,欧式风格的建筑让人仿佛置身异域,品牌门店鳞次栉比,各类展览、表演和游乐活动精彩纷呈。从之前中高端消费只能去其他城区,到如今出门可抵花乡奥莱村、永旺梦乐城、万达广场丰科店,花乡积极打造高品质购物环境,提升本地消费业态。花乡用心做好辖区企业服务工作,主动上门问需,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引来更多“金凤凰”。此外,随着天坛医院新院的正式运行,花乡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完善周边配套服务设施,优化交通秩序和环境。天坛生活广场等餐饮、住宿、停车配套项目接连上马。居民家门口的消费与医疗服务一起“升级换代”。

  在消除了燕保郭公庄家园污水外溢、南大元300号院和马家楼170号院老旧小区环境整治等一个个困扰群众生活“痛点”的同时,花乡接办能力不断提高,总结提炼出“五个一”工作法。除此之外,花乡积极探索“未诉先办”新方法,建立乡域问题大数据“账本”,推动解决问题关口前移。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有落实,“接诉即办”的工作成果正惠及花乡地区的每一位居民。

  在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方面,2019年,花乡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花乡治安防控专职队伍成为安全“守夜人”。立足实战,花乡反恐应急处突小分队苦练精兵,获全区大比武第一名。全面完成482个单位“阳光餐饮”建设,实时监控实现“明厨亮灶”,让群众吃得放心、吃得明白。在餐饮单位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推进污染防治精细化。一系列举措为辖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竹子破土节节高 集体产业谋发展

  2019年10月,北京世园会落下帷幕。在本届世园会各项竞赛项目中,花乡花卉企业选送的牡丹芍药等作品获得奖项157项,占全区179项的88%,其中特等奖14个、金奖36个。2019年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北京新发地市场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花乡花木集团被评为“北京影响力”十大企业之一,新发地市场摘得“一带一路”特别贡献大奖。这些奖项是对花乡依托集体经济产业,打造首都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保障区的充分肯定。

  2019年,花乡党委政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疏解提升见成效,经济建设步履稳健,集体产业蒸蒸日上。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换届选举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紧紧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纵深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草桥汇丰汽车服务园和花乡国际家居广场升级改造工作如期完成。

  花乡“腾笼换鸟”,产业蝶变升级。在传承花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用新理念、新模式推动花卉产业转型,满足市民对高品质花卉消费的需求。北京花乡花卉嘉年华艺术中心亮相,70余个风格迥异的“花店样板间”为消费者提供精细化、体验式的花卉消费休闲服务。在重大活动服务保障方面,花乡花木集团不仅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阅兵天安门城楼花卉保障任务,承担 “一带一路”论坛、北京世园会等会场花艺及花卉绿植总体设计布展工作,还应邀走出国门到塔吉克斯坦为亚信峰会会场进行花艺布置。有着800年历史的花乡花卉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首都“果盘子”“菜篮子”的供给保障品质和服务效率也双双提升。瞄准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目标,不断推动新发地市场转型升级,蔬菜综合交易楼业已封顶,果品交易楼建设紧锣密鼓筹备。发挥“单品大王”、“经营百强”商户作用,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近30万亩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引进优质进口产品,让异域佳品丰富首都市民餐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个产业项目相继落地,高质量发展势头正劲。在重点项目上,配合做好丰台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和北京口腔医院地上物清理工作,郭公庄三期B地块、造甲村南地块成功上市,葆台村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开工建设,郭公庄“共享社区”运营效果良好。在文旅产业融合上,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核心区成为文化产业加速器,世界公园和世界花卉大观园如花乡旅游产业的两翼。在回迁房建设上,看丹、榆树庄村回迁安置房工程稳步推进,“回家梦”越来越近。

  在提升集体产业发展质量的同时,花乡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入脱贫攻坚战。借助“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打出文化扶贫、劳务输出、产业扶贫“组合拳”。特别是新发地市场探索出产销对接扶贫模式“兰考模式”,直接带动35.88万余人脱贫。

  妙笔生花看丰台,满园芬芳闻“花乡”。当下,花乡正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聚焦首都功能定位,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丰台分区规划,围绕“七有”“五性”抓好民生保障,全面推进地区城市化。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一个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丰富多元、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花乡,将傲然绽放在北京南城。

  (本版图文由花乡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北京两会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丰台·社会
   第06版:丰台·深度
   第07版:丰台·深度
   第08版:丰台·深度
妙笔生花看丰台 满园芬芳闻“花乡”
丰台报丰台·深度07妙笔生花看丰台 满园芬芳闻“花乡” 2020-01-17 2 2020年0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