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丰台·社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0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票友”自创京剧小品 带“国粹”走进生活
新村街道科一社区丽昆京剧研习社创作京剧小品,弘扬传统反映现实备受好评
科一社区丽昆京剧研习社成员在排练京剧,马玉昆演奏京胡为她们伴奏。
马玉昆在表演京剧。
  没有任何装扮,也并非正式表演,马玉昆和爱人孙俊丽在排练室唱起京剧经典剧目《四郎探母》,一丝不苟。每一句唱腔、每一个表情、每一脚步伐……他都宛若站在隆重的舞台,身穿老生行头,面对着万千观众。  

  丽昆京剧研习社,是这支排练队伍的名号,取自创办人马玉昆和孙俊丽两人之名,代表夫妻俩同心协力办好京剧社的愿望和决心。每周日和周一上午,研习社的“票友”们都会在新村街道科一社区居委会的小楼内以戏会友。

  祖孙三代“票友”

  从小听戏长大

  “我是为京剧而生的。”马玉昆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资深京剧爱好者,从小他就耳濡目染,听京剧长大。“小学三年级时学校文艺汇演,有个高年级学生在台上唱了两三段京剧,台下都在鼓掌,我觉得我唱得比他好,就主动举手挑战,结果当然是挑战成功了。”回忆起儿时的京剧缘分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为职业京剧演员,马玉昆不无遗憾。  

  尽管未能实现梦想,马玉昆却从未放弃这个爱好。工作时,他是单位的文艺骨干,经常表演京剧;业余时间,他孜孜不倦,向许多名师学习京剧技艺,“我的第一个老师陈增堃不收业余学生,经朋友引荐终于愿意听我唱几句,听完后他答应收我为徒,但有一个要求:‘重新下褂’,从头学起。我求之不得,要想学好,必须忘记自己已经拥有的,从零基础开始。”  

  “他现在算是半个专业的京剧演员了,京剧讲究六场通透,文武不乱,这些他都会,就连平时表演演员的化妆、服饰,他也能一手操办。”孙俊丽说。

  社区全力支持

  办起京剧研习社

  退休后,在同为京剧爱好者的爱人孙俊丽的鼓励和支持下,马玉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京剧中。“早些年,我参加社区文艺演出,发现有不少京剧爱好者,却没有团队。”马玉昆说,当时他就想成立京剧研习社,社区负责人也很支持,无奈没有活动场地。直到2015年,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小楼刚盖起来,他就接到了通知,丽昆京剧研习社终于成立了。 

  一楼是居委会工作场所,二楼大空房就是丽昆京剧研习社的排练室。“社区提供了不少帮助,就拿排练室来说,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四季免费供应开水。研习社出去演出,社区干部也经常给我们捧场。”马玉昆说道。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科一社区书记曹海青这样评价马玉昆和他的丽昆京剧研习社。在她看来,研习社是社区的骄傲,“他们自发地排练、演出和比赛,为社区争得了不少荣誉,也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教唱京剧为主

  提升居民参与度

  资深“票友”刘聪刚加入研习社已有4年,在团队里负责演奏月琴。“退休以后我就想,怎么在兴趣爱好方面有所提升,为自己多找一点乐儿,也让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他说,经过这几年的排练和演出,他在技艺方面提高了很多,也交了很多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表演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这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研习社的乐师队伍可以说是“卧虎藏龙”,除了刘聪刚,演奏京胡的是北京市戏曲职业学院退休教授马永俊,演奏京二胡的是北京市风雷京剧团职业琴师夏博芳。

  “研习社的知名度在慢慢提高,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有40人的规模,不少‘票友’还是从北京不同地区慕名而来的。”马玉昆认为,研习社与其他京剧社团最大的区别在于“研习”,“我们以教唱京剧为主,有时候也请专业老师来辅导。有些社区居民对京剧很感兴趣,可惜不会唱,我们就从头教起,慢慢地都能自己唱起来了,参加社团的兴致就更高了。”

  ■ 创新

  结合社区工作自编自导京剧小品

  马玉昆觉得,京剧是国粹,更是一种“高精尖艺术”,欣赏容易入门难。为了让社区居民和初学者更有参与热情,他开始原创京剧小品。“京剧小品就是把京剧各方面的知识和结构融入大家喜闻乐见的小品,有说有唱,既能展现京剧唱词唱腔,又朗朗上口。”没想到的是,原本为了提升居民参与热情的京剧小品,在不同比赛中都拿了奖。

  2017年,马玉昆和研习社的“票友”们以丰台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为背景,自编自导自演了原创作品《丰台旧貌换新颜》。“当时,为了治理社区环境,整治‘开墙打洞’,社区干部工作遇到一些难题,我就想到应该以此为题材,创作一部有时代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作品。”就这样,京剧小品《丰台旧貌换新颜》应运而生,演出后备受好评,还被北京市委组织部选中拍成了微电影进行宣传。  

  去年,他又为《丰台旧貌换新颜》创作了续集,“第一部讲的是整治过程,第二部讲环境变好了,社区老人们都出来活动,心情也好了。”这部随着现实变化而更新的原创京剧小品,再次拿到了丰台区“晓月杯”京剧比赛的唯一一个原创作品奖。

  除了反映社区现实、宣传正能量,马玉昆还希望通过与时俱进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京剧、爱上京剧。他认为现在是推广京剧的好时代,“老一辈还在,年轻人也人才辈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京剧,我们应该把这种优秀的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丰台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丰台·社区
   第05版:五一专刊
   第06版:五一专刊
   第08版:五一专刊
“票友”自创京剧小品 带“国粹”走进生活
“只要老手艺不断档,有人学,我就教”
丰台报丰台·社区04“票友”自创京剧小品 带“国粹”走进生活 2019-05-01 2 2019年05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