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邦华
年龄:70岁
身份:丰益地书艺术团创始人
丰台街道丰益花园社区新闻发声人
公园集体练字 “顺便”湖中救人
刘邦华今年70岁,一头花白的短发,神思敏捷,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作为中国书画界联合会理事,刘邦华更为邻居们熟悉的身份是丰益地书艺术团创始人。
丰益地书艺术团成立于2009年,正好与年轻的丰益花园社区同龄。刘邦华有两大爱好:书法、篆刻,柳公权、颜真卿都是他喜欢的书法家。退休前,刘邦华在单位做管理工作,虽然工作忙但只要有时间就在家临帖、练习,退休之后,拿笔的时间多了,和书友一交流,发现社区里书法爱好者还挺多。
后来,有朋友提议,同好们可以成立一个书法社团,刘邦华觉得主意不错,便开始张罗。最终,18个成员聚在一起,组成了丰益地书艺术团。
所谓“地书”,就是拿着蘸水的毛笔在地上书写。这些年来,只要不是刮风下雨,他们就会在附近公园练字,已然成为公园一景。每年3月,艺术团还在公园组织“开笔仪式”,趁着春光正好,大家在公园里一边练字,一边展示作品,彼此交流点评,场面颇为壮观。
社团一般在公园小广场旁活动,广场有一个湖,方便打水。集体练笔时,社员还曾救过一人。刘邦华回忆,当时有个小孩在湖边玩耍,一不小心掉了进去,在一旁练字的社员眼尖发现了,赶紧冲上去把小孩救了起来。好人好事传回来,刘邦华觉得社团应该对社员有所表彰,送了他一沓练字专用的纸,社员也挺开心。
最大成员90岁 数次获评优秀团队
除了组织每天的练字活动,刘邦华还要忙着张罗其他活动。
每个月艺术团都要举办一次交流会,邀请对书法有心得的专家或者成员参会,刘邦华要确定人选发出邀约。请人过来不好意思让人饿着肚子,活动结束,他常常自费请人吃饭。
每年的新年茶话会,是社团重要的活动,在哪儿办、置办哪些物品,他也要操心,也会自掏腰包,为社团买点需要的东西。
慢慢地加入社团的人越来越多,除了丰益花园社区的居民,附近东大街、海航部队大院、北京军区后勤部大院等十多个小区都有居民参与,最远有来自玉泉山的成员。成员也从最初的18人发展到127人,这些成员以退休老人为主,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最小的42岁,最大的已经有90岁了。
随着成员和活动的增加,社团的运行也变得更加规范,钱怎么管、物品怎么管,都有了相应规定。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大家相互点评作品,都要保持谦虚,认真听,不生气。
在丰益花园社区居委会,刘邦华拿出一本彩印的薄书递给记者,这是他们在2017年8月出版的艺术团作品集,不仅收录了部分成员的优秀作品,还收录了成员们对书法的心得体会,制作精美。十年来,艺术团发展得不错,有八次被评上丰台区的优秀文化团队,是丰益花园社区的“名社团”。
奔赴雅安义卖 为当地小学捐款
虽然艺术团得过不少成绩,但最让大家骄傲的是,他们曾亲身前往雅安为当地的一所小学捐款。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受灾人口达152万。刘邦华是四川人,又曾经历过唐山大地震,亲身体会过朋友同事在自然灾害中离去的悲痛。灾情发生后,他对当地情况持续关注着。
一年后,刘邦华和留在四川的弟弟聊到此事,表达了想组织社团成员一同去雅安看看的意愿。不久后,在弟弟的帮助下,刘邦华带着社团36个成员踏上了雅安。成员们每人带了一幅作品在当地组织义卖,并现场展示书法作品,刘邦华的弟弟领来一批爱好书法的企业家买下部分作品,最后义卖所得18000元。
这些钱能用来做点什么?大家想来想去,捐给了安靖乡中心小学。这是一所住宿制学校,收到钱款后,学校为学生置办了床、被褥等物品,还特意写来感谢信。这几年,刘邦华依然和学校保持着联系,并且每年都会向学校捐赠一批书籍,有自己家中的《现代汉语词典》、《十万个为什么》、书法书,还有专门去书店买的科幻小说等等。
■ 对话
一天差不多1/3的时间花在社团上
丰台报:你很关心孩子,听说还会给小朋友讲课。
刘邦华:会组织一些。社团成立后,我们和丰台区第一小学合作,组织讲课也给他们捐赠作品。到了暑假寒假,就给社区的小孩讲课,去年教了两次绘画、三次书法,挺受欢迎,人最多的时候将近四十个人参加,小屋子都坐不下。
丰台报:你现在一天多少时间花在社团上?
刘邦华:一天差不多1/3的时间都花在上面。社团一年能组织10场左右的大活动,每个月还有固定活动。脑子里老想着这些活动怎么弄,比如国庆节要举办书画展,前期要筹集作品,还要考虑活动中的经费怎么来,需要出去协调。
丰台报:听说你自己家也有些困难,会不会觉得压力大?
刘邦华:我觉得,人活一个心态,不要把生活中的困难想得太多。家里是有一些特殊情况,但可以克服。
丰台报:今年有哪些想法?
刘邦华:今年筹到的款项,我们准备用来再出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