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街道五里店第一社区管辖面积6.1平方公里,本市常住人口2022户,4363人,流动人口8213人,辖区累计人口12576人,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虽然基础条件一般,但是社区心系群众、服务群众,通过解难题、办好事,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2019年第一季、第二季度均取得100分的好成绩。
借势借力解难题 群众生活更安心
社区在治理中探索方法,做群众最“盼”的事,在群众安全感工作中用真情,解决群众最“难”的事。
社区从解民生安全“短”板上改起,借助区、街“雪亮工程”、建立社区综治中心等契机,从人、财、物等方面积极争取各级的支持和帮助。今年,在五里店公交站人员密集场所成立综治中心,通过“雪亮工程”,整合党组织基层服务群众经费等,从选址协调房屋到监控设备技防设施安装,从制度标识上墙到治安民警每晚巡视巡查,实现专群结合,24小时安保力量覆盖社区。
8月23日20:30,社区夏日文化广场刚刚结束,两位民警在农场宿舍胡同口巡视中,就当场制服了一名醉酒后正在实施抢劫的犯罪嫌疑人。社区居民目睹了抓获的全过程,情不自禁地为民警们鼓掌点赞。社区与街道、公安等部门“强强联手”,居民的安全感指数不断攀升。
针对出租门店多年来存在“三合一”安全隐患老大难问题,社区依托街道,借力 “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契机,主动搭建民主议事协商平台,与门店房主和群众共同研讨治理方案,将所有出租门店的门窗进行封闭改造,经营或居住“二选一”。居民群众在整个治理过程中从不理解到观望、再到支持,这源于政府在为居民消除安全隐患中注重“换位思考”;社区在治理中更多地学会设身处地地为百姓考虑问题,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聚心聚力办事情 群众生活更舒心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做好群众工作是重头戏。
社区积极探索整合打包入户模式,实现多项工作打包做、多种服务合并做、多元服务对象个性化的社区服务模式。社区分片包户划分8个小组,每周不少于3次,包片干部与分管服务对象实现服务与宣传双对接。通过聊天唠嗑拉家常增强亲近感,更好地宣传社区的变化,诚恳地征求居民意见。
农场宿舍平房区道路不平,社区干部在走访时发现一辆挖掘车要从胡同口驶入,当即上前制止,但司机不听劝,照直往前走,居民担心对路面破坏更大了,社区干部第一时间拨打交警电话,与交警现场视频连线,要求司机立即停车,决不允许进院。司机当即表示马上离开,并向社区干部和居民道歉。“邻里交警”服务工作机制赢得了居民认可,居民对社区干部主动作为、交警线上执法解群众难题点赞。
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基本处于无物业失管状态,交通、环境、治安、背街小巷管理以及涉及民生的化粪清掏、道路不平、门前三包、停车占道、垃圾堆物、顶层漏雨等诸多难题,社区干部及时做到发现问题随手拍、立即传、马上办,努力形成未诉先办主动担当,接诉即办主动跟进,物业难题社区托底的工作格局。
凝智用力做工作 群众生活更悦心
接地气,才能对路子。社区治理只有瞄准民生、贴近需求、跟踪痛点,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社区居民计长荣老人身患重病,家庭生活困难,儿女不在身边,第三党支部委员刘志红主动请缨,义务承担起照顾和帮扶老人的工作。从帮助老人买菜拿药、到上门为老人包饺子做饭,从协助联系医院到陪床看护等,为照顾老人跑前跑后,为老人的儿女分忧解难,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社区将刘志红的事迹作为典范宣传,使居民们在参与社区建设中有榜样带路,吸纳更多的党员骨干助力社区建设,共享社区建设成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区在提升群众安全感工作中摸索出“问候法”“帮扶法”“未诉先办”等工作良方和举措,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探索治理思路,深度拓展宣传、广泛征询意见,多维度、全方位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解决好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群众安全感工作上持续发力,让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卢沟桥街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