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28部电梯的更新换代任务,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为此,丰台区房管中心西罗园分中心的工作人员下足了苦功夫、细功夫,不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了工作,同时,也将电梯更换期间给居民带来的出行影响降到了最低。
在洋桥北里18号楼,记者对完成更换后的电梯进行了实地体验。与老电梯相比,如今的电梯更加明亮,增设的多种无障碍设施也更加贴心。刚一打开电梯门,记者就在迎面的墙壁上看到了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名为“测试距离辅助镜”,是专门为坐轮椅的居民设立的,当居民自己乘轮椅坐电梯时,不用转身就可以确认轮椅与电梯出入口的位置以及目前的楼层位置。
顶层一位住户告诉记者,与老电梯相比,现在的电梯运行时明显安静了不少。“机房就在我们顶层,原来老电梯一动,隔着墙都能听到嗡嗡声,更换完电梯后,这样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焕然一新,楼里的新电梯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其实,老楼换新梯要面临的困难不少,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使得整体工程甚至比一项新建工程还要复杂。去年7月,施工人员在完成对洋桥北里16号楼老电梯的拆除后发现,电梯原有井道的歪斜程度远远超出了预期。
井道垂直偏差过大,原本定制好的电梯即便完成安装也肯定无法通过验收。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丰台区房管中心技术部、西罗园分中心、施工单位、监理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绞尽脑汁,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方案,在经历了131天的工期后,使得16号楼电梯的更换工程顺利完成。
西罗园分中心设备器材部部长刘宁回忆,当初16号楼的井道垂直偏差最大的地方接近200毫米,属于严重倾斜,如果按照原有计划进行安装,电梯主梁无法嵌入墙内,电梯不安全更无法通过验收。“当时我们与电梯生产厂家进行了沟通,对方答应重新为我们设计、生产一款符合16号楼现状的非标电梯及相关配件。”
然而,重新生产设计势必需要更多的时间。原本6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的工程被迫延长至131天。16号楼一共有两部电梯,使用年限都远超15年,如今一部电梯已经拆除正在等待安装,另一部“老爷梯”就成了全楼住户出行的唯一希望。
在长达131天的工期内,16号楼仅存的一部电梯每天24小时连轴转,承担起了工程期间全楼住户的出行任务,这与驻场维修师傅张平的努力密不可分。
自打16号楼的一部电梯开始更新工程后,张平就对仅存的另一部电梯开启了“特护”模式:电梯的制动器状态如何、曳引机是否存在噪音、轿门层门是否有关闭不严的情况……针对18处重点部位、设备,张平每天至少3次巡检。
据了解,丰台区直管公房高层楼房共有46栋,电梯98台,这些电梯中,绝大多数的使用年限都超过15年,有的甚至超过了30年。2017年项目一期已更新电梯48台,去年的二期工程计划更新电梯50台。其中,洋桥北里和翠林小区两大社区涉及更新的数量达28台,是此次二期工程中数量最多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