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粉条现身北京餐桌
2017年底,田昊来到林西,从一个主管青年工作的团区委副书记,挂职成为主管京蒙帮扶工作的副县长。如今全县七个镇、两个乡、103个行政村都有他的足迹,对于每个地方农作物的特点、生长周期他都如数家珍。县政府办公室职员陈志远记得,田昊从上任开始就经常收看央视农业频道,从报道中累积致富的好点子,进一步开拓自己的思路。
随着走访的不断深入,田昊发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没有销路是很多村子面临的问题。林西县五十家子镇大马金村的手工粉条在县里很有名气,这既是大马金村的老手艺,又是这个村子的支柱经济。只不过由于销路窄,每年村里生产出来的粉条都会滞销。
田昊利用节假日回北京探亲的机会,来到新发地、岳各庄批发市场,为林西县的农产品当起了“推销员”。不仅如此,他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办了一场成功的农产品推介会。推介会现场,8000余斤的大马金粉条当场卖光,北京7家餐饮企业认购了这些优质粉条,而且,部分企业和商超还与大马金村达成了长期采购意向。粉条厂负责人宋英敏逢人就夸:“粉条厂的销路打通了,也带动了17户村民脱贫,田县长这亲戚我是认定了!”
引来北京企业入驻为当地“造血”
京蒙对口支援由来已久,来自北京丰台的几代扶贫干部前赴后继来到这里,付出青春与心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这句话形容丰台与林西之间的劳务协作十分贴切。2017年10月,林西县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四层楼高的服务中心不仅可以介绍工作,而且引入了丰台区的两家企业,为当地居民进行职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
田昊在前期走访发现,地方的发展更希望把人留在本地。当地老百姓的工作不能局限于打零工,要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于是,在筹备服务中心的同时,田昊又联系了北京的两家企业入驻,不仅给当地居民进行就业培训,还给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
北京无忧草家政服务中心培训班和贝奥兰公司的客服部,分别设在服务中心的二三层。培训班专门为当地居民提供家政、月嫂、护工等培训。如今,参加培训的学员超过600名,每名培训学员的平均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而客服部为县里的年轻人提供了500个就业岗位,还有五险一金等福利。
“只要对他们有帮助就去做”
2016年,担任丰台区团区委副书记的田昊第一次来到林西县捐资助学,当地孩子们的天真让他印象很深,与北京教学条件的巨大反差也让他看在眼里。
田昊经过走访发现很多老师和学生对于去北京交流学习都有着强烈的愿望。去年10月,镇代表五十家子镇小学数学教师梁艳艳来到丰台区西马金润小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交流活动。“教育是根本,脱贫也不能停留在经济层面。”梁艳艳一句简单的愿望,让田昊记在了心里,他说,只要对他们有帮助的事他都会去尝试。
今年春天,田昊的任期就结束了。县政府不少同事对于田昊的评价很高:“没架子,很实在。”田昊觉得挂职不是镀金,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林西县每个镇、每个村都有适合自身的发展计划,这与田昊一年多的努力密不可分,“北京的资源有很多,不是所有资源都适合这里,也不是所有资源照搬过来都可以用。”
让田昊感触很深的是,林西虽然是贫困县,但是当地百姓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如今,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过去的两万多人锐减至1300多人,这是全县百姓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只不过按照他们的需求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田昊心中,林西县未来发展之路还很长,脱贫只是第一步。节选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