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博物馆日,北京汽车博物馆(以下简称“汽博馆”)从全国5000余家博物馆中脱颖而出,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2019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作为一座年轻的专题博物馆,一支平均年龄34岁的队伍,汽博馆在文化传承中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从理念、制度、实践、传承、文化等方面不断践行着创新,运营起一座有温度、有活力的博物馆,为观众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精神食粮。
理念创新
——突破传统模式,践行核心价值
汽博馆于2011年建成开放,是国家公益性汽车主题博物馆,按照“科学-技术-社会”选题方式,设立三馆一区,跨越国家与品牌的界限,展现世界汽车百年发展历史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发展与壮大,揭示汽车工业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贡献与影响。从建馆之初,将核心价值定位为“传承、创新、合作、卓越、责任”,创新为其中之一,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沉淀发展。一直以来,汽博馆对于创新的融合从未停止过,主动开放、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成为引领博物馆的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专题博物馆,汽博馆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三位一体,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又与社会广泛联系,功能围绕服务于行业和社会发展,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收藏、展示、研究与教育推广四大基本功能,通过展览陈设的创意策划,补充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宣传、创造、经济等功能,扩展至十大功能,在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激发了地区活力。展览展示打破传统陈列方式,以主题串成故事线索,将内容的组织、展品展项的开发、空间场景的组合与展陈氛围的营造进行巧妙安排。通过运用多项互动体验,让观众置身于可看、可听、可触摸、可互动、可体验的多维时空中,感受科技与文化、科技与艺术、科技与生活的无穷魅力,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有所启迪和触动。
制度创新
——引领行业,依标准治馆
博物馆不仅要大而辉煌,也要小而体贴。仅开放8年的汽博馆从2012年开始启动标准化创建工作,历经5年的创新实践,成为博物馆、科技馆行业首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填补了博物馆行业服务标准的空白。实现了“处处有流程、事事有标准、物物有人管、岗岗有考核、日日有坚持、时时有创新”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将“有问题找领导”,变为“有问题找标准”。标准化理念和方法是一通百通的科学方法论,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调整修订、自主纠偏和持续改进。汽博馆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科学长效机制,通过固化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有温度的服务、有文化的展览、可互动的社教、能带走的文创,让观众有尊严地参观。
如何通过创新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价值是博物馆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汽博馆积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行业内倡议“依标准治馆”理念,推动服务标准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此汽博馆开展了标准化示范四个基地建设,即精品展示基地、宣传培训基地、实践验证基地、创新研究基地。同时,为了更好地向全行业推广博物馆标准化理念,汽博馆还将标准化管理体系结集成册,将形成的178个标准规范进行出版,并发行《北京汽车博物馆标准系列丛书》(8册)和《博物馆服务标准化实践指南》,牵头制定的《博物馆服务规范》成为北京文博领域首部地方服务标准。
实践创新
——科教文旅融合,多元文化发展
汽博馆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科教文旅融合发展,以科普教育为驱动、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满足观众的多元文化需求。汽博馆创新管理思路突破传统旅游概念,以参观路线为轴设计精品文博主题旅游线路,包括汽车文化、科技、环保、交通安全等主题之旅,策划家庭日、党团日、先锋日等特色之旅,将多元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了汽车科学实验室、汽车文创工作室、汽车动力竞技场、汽车发明学堂、汽车文化生活体验馆等多元空间,并推出了安全环保、爱国主义、美育生活、创新科普等主题教育活动。2018被人民日报社评为“中国品牌旅游景区TOP20”。
汽博馆秉持“大教育”理念,经过多年探索,通过共建、协作、融合等多种途径,构建了以“启迪创新智慧,构筑创新力量”为主题的特色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汽车文化”“汽车科技”“汽车生活”三大板块,“馆校融合”“大众科普”“创新创意”三大方向,展、教、赛、创相结合以及教育、传播相融合。教育体系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传播世界进步和中国文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致力于为未来汽车社会培养人才。
汽博馆聚焦受众需求,面向全年龄段受众推出分众化、精细化教育文化服务,采用故事导入、好奇心驱动、科学解读等形式,创新科普内容表达方式,自主研发了博物馆教材、50余门课程、24种学习单以及科普读物、科普视频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服务产品。开发微官网、指尖上的汽车博物馆等线上科普教育平台,推动博物馆普惠共享、人人可及。结合社会热点话题,推出汽车文化、科普文章、科普微课程等线上科普教育项目,线上线下互动,将教育和传播相融合。例如面向学生开展小小赛车手、未来赛车手、中国青少年汽车科技创意、GreenPower创新教育等项目,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探究能力,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创想汽车城——开往幸福的节日专车”品牌活动,融合科技、文化、旅游内容,蕴含多种中华传统节日元素,设置了时光穿梭站、汽车工坊站、能量加油站、悦读小站和文创集市站五个主题站点,针对不同受众,融合画车、造车、赛车、科普课堂、跨时空讲解等于一体,成为打开传统节日的新方式。
传承创新
——传播中国精神,弘扬核心价值观
汽博馆以抢救中国汽车文化为己任,在传承汽车文化遗产的同时,聚焦行业动态,为我国汽车产业收藏历史、做好记录,发挥博物馆见证历史、记录历史的作用。在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之际,基于“红旗精神”策划了“见证历史 传承精神——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暨一汽红旗专题展”。在中国汽车合资合作30年之际,从“改革开放成果典范”入手,策划了“见证亲历 与卓越同行——从上海大众汽车30年看中国汽车合资合作30年”。结合社会热点,在世界广告大会期间,通过广告发展史,回看汽车发展史,回味各时期的汽车生活,策划了“广告中的汽车与生活”专题展。在新能源汽车成为关注热点时,本着倡导简约的生活方式,策划了“简单看世界 一起轻生活——新能源汽车专题展”。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以军车为视角,策划“金戈铁马话军车”专题展,以抗战精神为源,传播爱国主义为本,通过自主品牌军车的发展展现我国的综合实力,提升民族自豪感。为促进“人-车-生活-社会”和谐发展,策划“车@城@人”系列展览,以车为载体,讲述车、城、人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策划了“从1949走来:致敬旗迹”专题展览,讲述红旗汽车诞生与今生的故事,折射中国汽车工业曲折又多姿多彩的创业历史,引领新时代民族汽车工业创新变革。
汽车不但是集科技之大成者,也集人文精神于一体,蕴含着凝聚人心、凝聚民族的情结在其中。汽博馆依托雷锋与解放汽车、饶斌雕像、红旗汽车等展陈资源,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弘扬雷锋精神、饶斌精神、红旗精神、工匠精神、创造精神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文化殿堂。创新开展“雷锋——一个汽车兵的故事”主题活动,形成了“六个一”品牌,即一次展览、一部剧、一堂课、一首歌、一场大赛、一次志愿服务,累计服务人群达上百万。2019年开展雷锋快闪行动,创造性地将志愿服务活动与时代潮流有机结合,凝聚多方力量在全社会范围内共话“雷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汽博馆“雷锋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作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汽博馆打造的党团日经典路线将汽车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以创新形式推广传播,已成为全国品牌。
文化创新
——以车为媒,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树文化自信,做文化担当,践行多元文化,汽博馆将车作为对话世界、搭建友谊的载体,先后开展了中法、中美、中俄、中德、中英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搭建了世界汽车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的友好往来。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与法国米卢斯国家汽车博物馆合作,引入“1891-1968法国车身造型:艺术、技术和专业成果图片展”,促进两馆古董车修复技艺的学术交流;策划了“从1949走来 红旗的故事”专题展览,将中国汽车文化首次送出国门,送到汽车的发源地——欧洲,通过讲述中国国车“红旗”的发展历程,寻迹红旗车上的中国文化元素,让观众获知中国汽车艰苦创业的故事;此后策划“北京-巴黎 不解之缘”专题展,以车为媒,讲述了中法友谊的不解之缘。策划“车轮上的生活——中美汽车文化摄影展”,观察美国“车轮上的国家”,看中国“车轮上的生活”。参加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一带一路:中法文化交流”,与法国博物馆界分享了汽博馆的办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世界舞台传播了中国声音,并推进丰台区和法国里昂的友好合作,签订友好城市备忘录。参加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举办“时光交汇 美美与共——中法汽车科技与艺术交流展”,讲好中国故事,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传播中国声音。
“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宏伟、有多现代、有多少藏品,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思想、它的视野、它的价值观以及给观众的启迪和所传递的精神和文化。”面向未来,创新一直在路上,博物馆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将成为培养创新发展的思路源泉。汽博馆将把握新时代脉搏,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满足观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需要和新期待,在探索与实践中努力前行,为建设文化强国、创新强国贡献力量!
“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于2012年首次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旨在推动我国博物馆在当地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鼓励各博物馆在相关业务功能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并进行实践创新。至此,汽博馆与历年曾获此奖项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一同行走在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