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一”过后,大哥、二哥将母亲接回了老家,没想到这竟成了我与母亲的永别。月底的一天,我还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接到二哥的电话:妹妹你明天回来吧。二哥的召唤让我立马儿意识到,是不是母亲怎么了?二哥回答:是。我让母亲接电话,二哥说接不了啦。我问现在母亲在家还是在医院,二哥说:在家。我问为什么不去医院?二哥说:傻妹妹呀,有机会去医院不早去了吗?哀痛喘息瞬间压裂了我的心肺,恍惚了我的神志。我与先生立即奔赴火车站,等我们第二天一早失魂落魄赶到老家时,厚厚的棺板将我与母亲隔在了两个世界。一生视孩子为全部的母亲,一句话没留,安详地走了……
母亲从小丧父,自幼与姥姥相依为命,十八岁时嫁到我们家,成为我们家的长孙媳妇,开始用她那尚还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全家几十口人吃饭的担子。由于父亲长年在外,我们兄妹又都要上学,母亲成了我们家中唯一的壮劳力。我在幼年时,常常是深夜醒来,看到母亲还在微弱的油灯下纺花织布、缝缝补补,而我总是用乖巧的小嘴哄母亲:妈妈,等我长大了,您歇着,我来做……
小时候过节,每当街坊的家里飘出油香,母亲总是将我们关在家里不许出门,以免馋嘴让人瞧不起。有一年中秋节,一不留神,小弟蹿出家门,吃了邻家一个油炸糕,到家后挨了母亲一顿笤帚把。过后,母亲心疼地抚摸着弟弟身上那一道道红印语重心长地说:“儿啊,不要怪娘手狠,虽说一个炸糕不算啥大事,可你丢了咱家的脸,咱不能让人家瞧不起啊!”母亲虽没文化,可她从小就教育我们,人穷不能志短,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得,和同伴在一起,不要总想着占便宜,吃点亏没啥;她还教育我们,做人要光明正大,胸怀坦荡,宽厚待人。母亲的每次教诲总能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人性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以至于至今都能善待他人。
在我上学时代,周围的伙伴有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有因家里缺劳力而中途退学。可我的母亲只有一句话:“我知道自己不识字的滋味(每次父亲来信,都是爷爷念给母亲听,爷爷给父亲回信时也总不忘记问问母亲还有啥要说的),你们要努力读书,有能力读到哪儿,就是吃糠咽菜,爹妈都支持你们!”我们兄妹都继承了母亲的勤奋和智慧,在学生时代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老师的骄傲。提起我们兄妹,老家的人都说:看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个个都那么有出息。
随着岁月的流逝,儿女们都已长大成家立业。已步入老年的母亲仍然往返于田间地头,忙碌在锅台炉灶。虽说家里已不缺吃、不缺花,可母亲仍是那样日夜操劳、无怨无悔……看着岁月刻在母亲脸上的皱纹,看着她那日渐增多的白发,看着她那佝偻得越来越厉害的身影,我们也曾多次劝她,该歇歇脚享受享受了。母亲总是微笑着说:活人,活人,人活着就得有活儿干、有事儿做。善良的母亲总是说得那么朴实。
每每提到母亲,我都说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普通、最伟大的母亲。孩子是母亲的骨肉,是母亲的欢乐和寄托,是母亲的希望和全部,母亲为生养我们而骄傲,我们为有这样普通而伟大的母亲而自豪,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来生结草衔环也报答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