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仿真规模最大的列控系统综合实验室,案例库累计积累的案例达40000个,超过国外企业总和
据了解,在丰台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通号在现址建设了轨道交通研发中心,建成了全球仿真规模最大的列控系统综合实验室以及48个专项实验室,大大改善了科研实验室条件,提升了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实验室共10层,2万余平方米,目前,有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硕士以上学历高端科研人员3400余人,3个综合实验室和48个专项实验室。
截至目前,实验室累计积累的案例达40000余个,超过国外企业总和,成为我国高铁建设的宝贵财富。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江明介绍,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学科依托特定的技术手段,结合铁路的特点而形成,是应用性、经验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需要通过完善的测试来保障产品质量和运营安全,而测试案例是保证测试效果的关键。依托我国近三万公里的高铁建设,中国通号积累了四万多个运营测试案例,为设计方案验证、产品研发、系统集成提供支撑。完善的案例库使公司的实验测试能力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仿真实验室能够同时开展2000公里高速铁路、1000公里城际铁路、100公里地铁、5个铁路大型货运编组站的综合仿真测试,并为开展基于北斗导航的下一代列车控制系统、智能综合运输系统、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铁列控系统、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控系统等行业引领性、前瞻性研发提供试验和测试平台。
近期,由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套时速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系统(C3+ATO)完成实验室测试,将进入现场试验阶段,这标志着我国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在轨道交通领域,中国通号建设高铁里程全球第一,营业收入全球第一,质量安全水平全球第一
据了解,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高铁运转的中枢,是保障高铁列车准点发车、安全运行,确保高铁路网高效有序运营的重要一环。此前,世界上只有德、法、日等少数国家掌握该技术。在国家有关部门牵头下,中国通号由引进消化吸收开始,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高铁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建立了中国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标准,实现了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完全国产化,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中国通号参与了我国全部重大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建设,为我国超过2万公里高速铁路装备了世界领先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圆满完成京沪高铁达速350公里列控系统改造以及京津城际时速350公里列控系统改造。
在中国通号自主化民族通信信号技术的助推下,我国城际铁路、地铁、中低速磁悬浮、货运场站等轨道交通全面进入自动驾驶时代。尤其是在轨道交通领域,中国通号建设高铁里程全球第一,营业收入全球第一,质量安全水平全球第一,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和工程服务“三位一体”综合优势全球第一。
中国通号先后参与了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武广高铁、哈大高铁等国内全部重大高铁项目建设,超过90%的高铁、60%的地铁线路由中国通号提供核心控制系统和装备。同时,中国通号还肩负着我国高铁通信信号设备改造升级重任,对首条进入大修改造周期的京津城际列控系统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中国通号正在广泛参与印尼雅万高铁、中泰铁路、匈塞铁路、莫斯科-喀山高铁等 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铁项目。
中国通号的部分产品和技术已出口至亚、非、拉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安哥拉、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作并进行系统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