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保障居民买菜的便利、舒心,各种菜品供应渠道要跟得上。主营批发配送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售卖果蔬肉蛋粮油等菜品的大型商超、直面百姓需求精准定位的社区便利店,都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发展模式。
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丰台区卢沟桥乡,看看这里的“菜篮子”怎么保障充足供应的。
百姓一日三餐,“菜篮子”至关重要。随着便民服务业的发展,卢沟桥乡辖区百姓的“菜篮子”日益丰富。批发市场、生鲜超市、社区便利店……人们通过多种渠道选购自己青睐的农副产品。那么,这几种渠道的菜品供应如何?对消费者而言分别有何优势?未来发展前景怎样?记者进行了采访。
批发市场 露天批发转向订单交易
蔬菜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模式承担了我国蔬菜流通量的70%,在保障“菜篮子”中作用举足轻重。
早上9点,记者走进西四环附近的岳各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并没有想象中拥挤,反倒秩序井然。岳各庄批发市场负责人陆建华笑着说:“你来得不是时候,想看市场的繁忙景象,得夜里来。”
岳各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始建于1986年,是北京第一批为首都服务的“菜篮子”之一,云集了全国各地物流配送商2200余家,从蔬菜水果到水产海鲜,再到肉蛋粮油、调料餐具、厨房用品……是京城西南地区经营规模较大、经营品种全面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凌晨2点到早上8点是发货高峰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从这里流向京城的千家万户。
早上8点之后开始进入零售时段,每日客流量在1万人左右。来这里买菜的大部分是熟客,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在此固定消费超过5年,大多是附近小区的居民。“大白菜最低八毛一斤,白萝卜最低一块二。”住在附近阅园小区的赵淑兰满意地说,“论新鲜,这里的菜没得说;论价格,附近就数它便宜。”
尽管对赵大妈这样的消费者而言,岳各庄市场是一个没事就想逛逛的好去处,但对岳各庄市场来说,零售却不是主要销售渠道。2018年岳各庄市场交易额达到140亿元,交易量8.36亿公斤,其中,零售客户占比不超过10%。陆建华介绍,目前岳各庄批发市场最主要的业态是订单交易、配送服务,主要服务于北京各大宾馆、饭店、机关、部队等,配送量占北京市的42%,丰台区的98%。
近年来,从露天批发到推行订单交易,岳各庄批发市场的业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岳各庄做蔬菜生意的商户罗弘德是这一转变的见证者,“刚到市场时,全都是露天交易。”罗弘德回忆道,到2005年,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冷库。2012年,瞄准净菜这片新蓝海,岳各庄以“安全、健康、生态”为经营理念,大力发展净菜加工配送。
未来,岳各庄批发市场将“瘦身”转型,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的交易大楼,在保障供应的同时,占地面积大幅减少。“交易方式也要进一步发生变化。”陆建华介绍,批发市场内将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且会以批发市场为根据地建设电商平台,这样大批蔬果就能在产地完成相应工作,实现北京农副产品垃圾的减量。
大型商超 生鲜零售转型日配加工
每天下午6点,刚下班的杨英雪都会从地铁七里庄站直奔首航超市,拿上一小盒蔬菜、称上一小袋水果。“我一个人住,租的房子里也没有冰箱,切好洗好的小份蔬菜,既方便做又不用担心吃不完,对我来说刚刚好。”
这家承包了杨英雪日常生活所需的超市,位于丰台区卢沟桥乡万丰餐饮街最南端。超市是环绕式布局,蔬果、肉食、海鲜、日配、主食依次铺排。五颜六色的果蔬摆放得整齐有序;分拣干净的蔬菜、分类切割的鱼肉,全都独立封装。
这里还分布着众多“明星”产品:湖北恩施的土家猪、山东寿光的蔬菜、赣南的脐橙……特色商品都有二维码,打开手机扫一扫,商品产地、供货单位、售卖超市便一目了然。
“所有的蔬菜都是产地直采,质量和新鲜度上绝对有保证,而且可以切割小份出售,很受年轻人和小家庭青睐。精品化的果蔬蛋肉,产品可追溯,质量有保障,满足了市场的中高端需求。”首航超市七里庄店店长孙辉介绍道。
与人们观念中“早起买菜”的印象不同,这家日均客流4000余人次的超市,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中午和傍晚。
延长了果蔬生鲜的销售时间,商品品质如何保证?从2005年起,首航便开始了产地直采模式,采购员在各类特色生鲜蔬果产地,通过农超对接、厂超对接、基地加工企业对接等方式,从源头保证了商品品质。自有的物流配送中心,确保了整个配送过程安全合理。门店内设立水果冷藏库、肉类冷藏库、冷冻库等分类库房,而卖场里的恒温展示柜,则在最后一个环节保证了货品的新鲜。
此外,店里还有约400平方米的加工日配区。孙辉说:“厨房将生鲜蔬菜在保鲜期内进行细加工,做成熟食产品,既能帮助一些上班族减轻家庭用餐压力,同时也和生鲜区形成互补,从根本上保证了台面上生鲜蔬果的新鲜度。”门店副店长刘孩补充道:“因为就地取材,所以熟食价格也合理。每天中午来堂食区就餐的人都很多。”
一街两站 便民服务直对百姓需求
周庄子家园小区北门外,一条不长的道路上,东西分布着两家便民菜站——一家是走“精致风”的生鲜超市,一家是打“亲民牌”的综合商超。
不过,截然不同的规模和定位,并未使两家菜站成为竞争对手。相反,因为功能互补,两家菜站双双成为丰富小区住户和周边百姓餐桌的“明星采购点”。
位于道路西侧的生鲜超市面积不大,只有大概200平方米,简约整洁的装修风格却让人十分轻松。卖场中间的5组货箱上,不同品类的蔬菜、水果整齐的摆放在不同区域。东南两侧沿墙设置了货架,各式各样的瓶装饮料、做饭用的调料和一些简单的日用品整齐排列。西南侧只有两个保鲜柜的生鲜区,却能为顾客提供常见的肉食。旁边的主食区也将制作好的馒头、手擀面分份装好。经常来买菜的李阿姨笑着说:“就在自家楼下,店里干干净净,东西也挺新鲜,出门遛个弯儿顺手就把菜买了,特方便!”
东侧的丰台区政府菜篮子工程——盛欣惠民超市则是另一番景象。这家位于地下一层,卖场面积足有1000平方米的综合商超,经营品类更加丰富,除前场的蔬菜、水果、肉类外,更有后场的精品百货、日用品等。这里的优势也同样明显——实惠!作为菜篮子工程,这里不仅有岳各庄市场直供的蔬菜,更自有蔬菜基地为其提供一手货源,实惠的价格让它备受中青年群体的青睐。“我们的营业时间是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上午老年人比较多,都是集中买菜的。中午以后买零食和饮料的年轻人就多了。傍晚更多的是刚刚下班顺路买菜的上班族。”超市店长吴金玲介绍道。
作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菜篮子”,两家超市优势互补,让新鲜、便利和实惠的果蔬“飞进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推进,住宅小区周边的蔬菜摊、早点铺陆续消失,就近买菜成了老百姓面临的现实问题。2014年完成回迁入住、常住人口约5000人的周庄子家园小区,同样面临这个问题。结合小区住户的买菜需求,周庄子村利用闲置的集体用房引进了批准合格的生活服务业设施。
“小区整体面积较大,西侧更是老年人居多,所以西侧设立地上菜站,可以方便老年人购物。而东侧面积更大,营业时间也长,不仅能够服务本小区住户,还能够承接丽泽景园、丰益花园等周边小区住户的日常所需。”周庄子村村委会副主任蒋平表示,“既要在安全上把好关,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巡视和记录,还要引导差异化经营,帮助商户解决实际困难,更要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使百姓第一时间享受新鲜、便利和实惠。”
为全面落实《丰台区2018年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要点》及《丰台区加快蔬菜零售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卢沟桥乡严格执行、认真落实,积极推进便民网点建设工作,保障居民日常生活便利。目前,全乡便民服务网点共计213个,真正以“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打通社会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特约记者 贺勇 通讯员 蔡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