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丰台·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3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家庭事迹
  三代人的公安梦

  王媛家庭被评为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2019年首都最美家庭、2019年丰台最美家庭。

  王媛自2000年7月从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毕业参加公安工作以来,扎根在基层单位,平均每三天就要值班24小时,每逢重大安保任务来临,就启动“两班打铁”的工作模式。对此,王媛克服各种困难,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责任心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优秀公务员、嘉奖多次。

  王媛的家庭是一个三代人奉献公安事业的大家庭,她的爱人、姥姥、姥爷、舅舅、表弟妹都在公安机关工作。而其中最为辛苦的便是王媛的母亲,姥姥、姥爷已经90岁了,需要人照顾,母亲每天白天往返于医院照看姥姥、在家中照看姥爷,下午又要赶到学校去接孩子,还要准备一家人的晚饭。每逢春节除夕之夜,大家庭中常常有七八个人在岗位上执勤,只有母亲陪伴老人和孩子。60多岁的母亲每日奔波却毫无怨言,因为在她心中有着作为公安人家属的一份荣耀与自豪。90岁高龄的姥爷是一位为公安事业奉献了几十年的老同志,他鼓励王媛夫妇要努力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成绩,续写三代人的公安梦。

  幸福好伉俪 志愿服务忙

  张绍贵家庭被评为2019年首都最美家庭、2019年丰台最美家庭。

  张绍贵和杨淑珍夫妇是丰台区文体路甲三号院的老住户,他们夫妻二人都是党员,两人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热心社区公益事业,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了一批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张绍贵参与北大街社区助老服务工作多年,2018年他入户走访221人次,电话沟通107人次,反映意见建议10余条,其中得到落实解决回复的有4条。收集并及时反馈建议和意见21条。他的老伴杨淑珍同样是位热心人,是甲三号院的党支部书记,努力为百姓排忧解难,调处民间纠纷16起,成功率100%,防止矛盾激化15起,有效地化解了群众矛盾,维护了社区稳定,促进了社区和谐。

  张绍贵和杨淑珍夫妇在工作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生活中互敬互爱,堪称模范夫妻,他们以实际行动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最美家庭的真谛。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陈荣超家庭被评为2019年首都最美家庭、2019年丰台最美家庭。

  丰台区军休十三所陈荣超和老伴杨玉仙是参军69年入党63年的老同志,他们不忘“一定要为人民做点什么”的初心,艰苦奋斗几十年,在不同岗位上做出贡献。在职时,陈老被评为总参谋部先进干部,杨老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退休后,他们关注下一代成长,传承红色基因,省吃俭用、倾其所有,在四川、内蒙古各捐建希望小学一所;为老区、山区、灾区的35所学校捐建爱心书屋,得到人民群众、各级领导和媒体的称赞,并获得多个荣誉称号。

  为传承红色基因,他们又制订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年计划,将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为九个学校捐建书屋,回访十四所已建爱心书屋的学校,奖励优秀师生,以自己参军、入党60多年的体会和师生交流互动。他们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回报党和人民,传承红色基因。”

  舞动在社区的大家庭

  吴丽娟家庭被评为2019年首都最美家庭、2019年丰台最美家庭。

  吴丽娟退休前是一名文艺干部,2001年退休后,她凭借自己30多年文艺兵的底子,跟着电视学起了广场舞,她带动老伴王维俊一起学,舞蹈的韵律给她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情操。她想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身边的邻居们,于是就买了一台录音机,与老伴一起在小区广场教居民们跳舞,激发了更多的家庭和他们一起运动。每当学会一个新的舞蹈,老两口就忙着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切磋动作要领,达到精益求精。就这样,他们夫妇已经坚持7年,教过100多支广场舞,他们自己掏钱购买,录音机都换了五个,但是老两口说只要大家高兴,他们就高兴。他们带领舞蹈队的队员们多次代表社区外出参加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吴丽娟夫妇认为,退休后依然要做个有用的人、发挥余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军嫂”的责任和担当

  聂晓莎家庭被评为2019年首都最美家庭、2019年丰台最美家庭。

  聂晓莎是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的一名干部,她的丈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员,二人组建了一个传承“宽厚善良,吃亏是福”的家庭。

  作为军人的妻子,聂晓莎懂得为丈夫牺牲和付出,在丈夫先后五次公派出国留学、学者访问和国内全日制博士学习及进站博士后期间,独自一人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无怨无悔。同样,丈夫也支持妻子的工作,他知道妻子事业上有追求,从不刻意要求妻子为家庭牵扯更多精力。至今,最让妻子自豪的是她亲自审理了丰台区法院的第一批企业破产案件和第一例国家赔偿案件。

  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上世纪90年代,聂晓莎夫妻二人联名以个人名义捐款300元捐助一名贫困山区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女生,让她重回了校园。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儿子从小就被领着参加多项社会公益活动,2008年,孩子被丰台区精神文明办公室授予“奥运小天使”称号。

  家里老人为了支持夫妻工作,主动担负起照看外孙的重担,而作为晚辈夫妻感谢长辈的鼎力支持,既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又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让老人安度幸福晚年。聂晓莎用坚忍和奉献、勤劳和勇敢,自立自强,充分诠释了一名“军嫂”的责任和担当。

  温馨有爱的幸福之家

  何茜家庭被评为2019年首都最美家庭、2019年丰台最美家庭。

  何茜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有爱的幸福之家,生活中他们孝敬老人、和睦邻里、夫妻恩爱、热衷公益。在岗位上展现青年人的担当作为。

  步入婚姻已有9年,何茜与先生的感情始终和美如初,对待双方老人更是孝顺贴心,经营出了美满家庭。

  勤俭可兴家。无论在家中还是单位,何茜都能做到人走灯灭,节约水电,同时留心对废旧电池、塑料制品的回收,把环保理念落实在生活中。

  公益有温度。从2017年6月开始,何茜通过微信平台,每月定期向腾讯公益捐款20元,另外她加入关爱孩子成长的爱心群,每月捐款100元,专门帮助一位被继母虐待成植物人的孩子,目前已累计捐款3586.27元,参与帮助项目20个。

  家风永传承。最好的家风便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在生活中他们互相扶持,工作上也是给予对方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多年来何茜奋战在税务一线,在单位她是一专多强的青年才俊,更是北京税务系统“小领军人才”,生活中她是携幼子赶赴扬州培训的坚强母亲,即使深夜加班也未影响她与丈夫轮流照顾生病的公婆,即使生活有困境,也没有降低她和丈夫对于打磨自身的要求。

  他们用自己多年来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温馨有爱的最美家风。

  和谐小家温暖大家

  解淑齐家庭被评为2019年首都最美家庭、2019年丰台最美家庭。

  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解淑齐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也是亲身去做的。

  她的母亲年老后身体不好,长期卧床不能自理,她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侍奉老人,直到老人92岁高龄去世。四年前,解淑齐老伴儿突发疾病,左腿行动不便,她就坚持每周带着老伴儿去友谊医院扎针灸,使老伴儿病情有了很大好转。后来解淑齐不断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参加了合唱队、舞蹈队、太极拳队和腰鼓队,还经常参加比赛,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到了周末,儿子一家就会带着孩子来看他们夫妇,一家人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共享天伦之乐。

  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解淑齐一家把这种爱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周围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他们一家一直乐于关心邻里,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此外,他们一家还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配合社区开展相关工作。

  解淑齐说,如果每一对夫妇、每一个家庭都能乐观向上、互敬互爱、任劳任怨,那么平凡生活就会变得甜甜蜜蜜,普通家庭就会变得美美满满,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大爱无疆 正能量传播者

  董桂珍家庭被评为2019年首都最美家庭、2019年丰台最美家庭。

  几十年来,董桂珍注重家庭、家风、家教,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每年主动捐资捐物奉献爱心,用自己的品德和行为影响下一代。

  董桂珍的老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并在多次战役中荣获一级战斗英雄,老伴去世前叮嘱董桂珍用他的抚恤金助学,董桂珍老人年事已高,身患癌症十多年,每月退休金3千多元,但她仍义无反顾地遵照老伴遗愿,拿出30万元抚恤金为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义安镇下庄小学建立了“李生秀图书室”,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求学之梦。2015年她孙女将全年奖学金7000元帮助患白血病的同学;儿子爱岗敬业,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南方冰雹、汶川地震,全家共捐献5090元,把心爱的鸭绒被捐给了灾区,这就是三代人红色基因的见证。

  董桂珍的初心与坚守感动了更多人,2017年长辛店街道朱北社区“董桂珍爱心志愿服务队”成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自愿加入团队,目前人数已达百余人,正能量得到持续传递。近20年来,董桂珍老人一边忍受化疗与术后的痛苦坚持公益活动,一边坚持讲授党课,传递着党的声音,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丰台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社会新闻
   第05版:丰台·深度
   第06版:丰台·民生
   第07版:丰台·社区
   第08版:文娱·光影
丰台区1户家庭获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19户家庭获2019年“首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百户家庭获2019年“丰台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最美家庭事迹
丰台报丰台·民生06最美家庭事迹 2019-05-31 2 2019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