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曹言湖 通讯员 陈龙)民以食为天,农贸市场关系着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最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生活温度。位于丰台区新村街道的利民菜市场成立于2009年,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公益性”为属性,以“最后一公里” 和 “便利一刻钟”的实际形式满足着周边市民的日常生活刚需,得到了百姓的夸赞。为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利民菜市场通过考察学习,决定对市场内外硬件设施软件设施进行彻底改造提升。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改造后的利民菜市场。走进新改造的市场,熟食、肉类、水产等商品售卖区划分清晰,摊位间的过道也十分宽敞,再也不会出现过去人挤人的现象。每个摊位上方都配有独立的灯具,蔬菜水果肉类冰鲜各有不同的光源和色差,让市场内的所有商品各具“特色”。“我就住在周边的育芳园东里小区,习惯在利民菜市场采买蔬菜、水果,以前的市场比较脏乱,改造后干干净净,看起来就舒坦。”顾客张大爷对记者说。
利民菜市场改造负责人介绍,此次利民菜市场的改造,将内部原有的设施全部进行了拆除,以安全为中心展开施工,主要分为三个要点:一是房屋主体全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加固,原则上经得起特殊自然灾害的考验;二是在消防安全上,把原有易燃易爆和不规范的设备淘汰更新,增加消防栓两处,把消防水压改造保持在正常要求范围内。三是把原有的电缆电线全部更新拆换,分设强弱电桥架,解决了原有不科学用电现象。改造确保安全优先,为居民和商户营造了安全的交易环境。
除了硬件设施的改造,市场内的文化景观也有所提升,市场入口与出口利用三面墙体粉刷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百年征程 不忘初心”等爱党爱国专题内容。并设立“社区书坊”党员活动站,既丰富了党员的业余生活又满足了左邻右舍群众的文化需求。在通道上方悬挂红色温馨彩旗“健康中国、品质生活、忆苦思甜、勤俭持家”等文字内容,增添了市场景观的同时又使得顾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再次升温。王先生是周边小区的上班族,自从知道利民菜市场内有了“社区书坊”,现在他下班了就喜欢来溜达一圈,看看书,买买菜,享受惬意的生活。
此次改造还重点引入了智慧化数字化设备,依托区块链、AI、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初步实现了菜品价格实时可查询和交易过程全程可追溯,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场景,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在改造外部环境的同时,利民菜市场也不忘加强日常管理,为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市场设立了应急预专班,对发现体温超标人员和发热人员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送进隔离间,做好相关信息填报登记;对市场从业人员和环境每七天做核酸检测一次,客流增加时严格按照一米线有序进入市场,市场早晚对环境和用具各消杀两次,并建立台账严格执行。对于百姓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利民菜市场专门为进入市场的所有生鲜类农副产品购置了一套完善的快检设备,为百姓的饮食安全把好最后一道关,提供“你点我检”的暖心服务。除此之外利民菜市场还与新发地批发市场每半年签订场厂挂钩协议,统一采购索票索证,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又起到了追踪溯源的作用。
随着老旧菜市场升级改造,干净整洁的购物环境、人性化的设施设置颠覆了以往对传统菜市场的认知,防潮吊顶、污水处理、优质照明,提供给周边居民更舒适的购物体验。智慧化数字化的菜市场设置,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整体的交易环境,使得老百姓购物更加舒心、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