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闫鹏 杨晓茜)党的十八大以来,丰台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妙笔生花看丰台”指示要求,全区上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奋楫争先、砥砺前行,拓功能、抓转型、强治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谱写现代化首都中心城区新篇章。十年来,丰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持续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
接连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
十年来,丰台区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定位,紧扣全市“五子”联动,加快促转型,育动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地区生产总值(GDP)连上两个大台阶,接连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2021年达到2009.7亿元,是2011年(842.7亿元)的2.38倍。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5.2亿元,是2011年(62.4亿元)的2.32倍。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财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三次产业比重从2011年的0.1∶24.6∶75.3,优化为2021年的0.01∶16.4∶83.6,金融、科技、文化、商务等重点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现代产业体系特征明显。
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园
经济增长贡献持续提升
丽泽金融商务区实现从基本建设到“三环里新城看丽泽”的华丽蝶变,定位于新兴金融产业集聚区、首都金融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市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主阵地。丽泽SOHO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投入使用,累计释放产业空间190万平方米。“一站五轨”的丽泽城市航站楼开工建设,地铁14号线建成通车。中国农业再保险、银河证券、中国物流、南水北调集团、中国广电网络、华为中国区总部等一批头部企业实现入驻,累计入驻企业900余家。围绕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打造数字货币生态圈,成功举办两届数字金融论坛,全市首个数字人民币测试应用场景落地丽泽,丽泽被授予“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数字金融”成为丽泽的新名片。
中关村丰台园作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主引擎,已经形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两个千亿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医药健康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整合发挥“产业、空间、政策、企业”优势,大力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大看丹独角兽创新基地招商力度,加快建设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擦亮园区科技创新品牌。2021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实现7310.2亿元,是2011年(2640.9亿元)的2.6倍,园区人均、地均产出保持全市前三位,经济增长贡献持续提升。
累计疏解提升商品交易市场216家、
腾退土地1513公顷
丰台区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累计疏解提升商品交易市场216家,疏解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360家。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168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513公顷,留白增绿233.93公顷。利用一般性制造业腾退空间和土地发展高精尖产业项目,推动形成永乐文智园、1897科创城、首汇广场等一批“高精尖”产业园区,利用市场疏解腾退土地建成嘉囿、久敬庄等城市公园,实现了百姓“家门口的公园梦”,镇国寺北街成为中心城区首个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完成南中轴地区规划方案编制。大红门地区45家市场全面闭市,彻底告别服装商贸业态,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建成新政务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培育植入科技、文化、商务等产业,打造城市更新样板,加快实现“华丽转身”。
撤“三乡”增“八街”
平稳有序完成行政区划调整
丰台平稳有序完成行政区划调整,撤“三乡”增“八街”,破解了区域重叠、边界交叉、权责不清、治理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丰九条”“独角兽八条”等惠企政策,建立企业服务包等制度,在全市率先实行智能登记、微信办照、证照联办,政务服务“一门”办理率居全市首位,企业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企业公司制改革,组建12个一级企业,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基本形成。持续深化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改革,不断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农村产权规范交易规模全市领先。制定实施推动河西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河东河西协调发展步伐加快。
实施项目累计达250余项
总投资达8100亿元以上
丰台区把握北京市实施四轮城南行动计划的有利契机,实施项目累计达250余项,总投资达8100亿元以上,涉及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实施期内累计实现投资达4154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加速布局,丰台站建成投用,丽泽城市航站楼等项目加快建设,轨道交通线路由2条增加到12条,实施城市道路190余公里。建成河西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等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处理能力增加了近4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累计浓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国家及市级断面水质考核全部达标。实施平原造林约3万亩,新增园林绿地超85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43%,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和第75届世界种子大会、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修复永定河生态水系,把垃圾填埋场变成了风景如画的园博园。南中轴两侧正在建设一个蓝绿空间达1.4万亩、以恢复皇家苑囿风格为主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将建成“首都南部结构性生态绿肺、享誉世界的千年历史名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至2.35倍
十年来,丰台区多措并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70元,是2011年(30681元)的2.35倍。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竣工超过10万套,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3.6万套。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教育集团17个、教育集群8个。新建和改扩建北京十二中丽泽国际学校、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丰台分校等12所学校,引进人大附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打造北京第五实验学校,增加学位1.4万个。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重要地位,创建了丰台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建成天坛医院新址,首创“智慧家医”服务模式并在全市推广,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97.4%。成功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95%,建成丰台区图书馆大红门新馆等一批高品质文化设施,加快实施宛平城保护提升、长辛店老镇有机更新。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区级全民健身专项活动场地设施达到431片,各类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406.1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