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原梓峰 实习记者 王文彤)近日,记者来到宛平街道沸城社区西南门,一条下穿五环路的涵洞内车来车往,在行车道旁边一条1米宽的人行步道已经投入使用,记者实地测量从沸城社区西南门到绿堤公园东二门共计310米,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有20多位居民从此路过,而在半个月前这里还是居民出行前“惦记”的“老土路”。
“老土路”新面貌 “修复”居民安全感
“3月15日,我们接到市民投诉热线12345的投诉件,主要反映沸城社区‘老土路’的问题,随后我们先后多次到实地开展调研、征求意见、确定路权等工作,在各方努力下,前后半个月时间就把路面修好了。”宛平街道城管科相关负责人回忆道。
宛平街道利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在区交通委、区道路养护中心的支持下,选取彩色防滑渗水砖重新铺设人行道。“因为时间紧张,我们班组加班加点地抢修,原本10个工作日的工程量,我们用了4天半就完成了,并且保质保量。”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倒班频次多了点,但是早一天把道路抢修出来,居民就能早一天用上。”
“我刚搬到这里不到一年,每周都去三四次绿堤公园,原来这里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车多一点时都挤到边上了,碰上互相挤的司机开车侧身都过不去,尤其是大车过来心里害怕啊。现在路铺好了,别的不说,起码安全有保证了。”家住沸城社区的韩阿姨告诉记者。
相比韩阿姨,住在这里10多年的马彦体会更深,“我几乎每天都会走这条路去公园遛弯,有时候带着外孙和外孙女走这条路的时候都不敢松手,一个是车多,一个是路不平,到公园才能松一口气,这条路修得太好了,不仅修的是路面,更重要的是修复了我们的安全感”。
记者在路口观察到,该路段处于河堤路和五环路涵洞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的缘故,原本是圆形的环岛也因地形变成了三角形,可想而知,河堤坡路上增加人行路困难重重。宛平街道城市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由于机动车道是双向行驶,我们只能在旁边拓宽出1米左右的路面,沿坡铺设,目前路面已经铺好,并装有路桩保护行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征求百姓意见对该路段进行优化。”
政企联手 坑洼小路平了、美了
如果说沸城社区“老土路”修复是接诉即办的反馈结果,那么晓月苑通往志广果蔬超市的坑洼小路修缮则是政企联手为民的成果。
据悉,晓月苑内的住户50%以上都是腿脚不便的老人,志广果蔬超市刚好处于小区一刻钟服务圈内,方便老人们买菜。但以前晓月苑通往志广果蔬超市的路上沙石乱飞,尤其是下雨天,路上到处坑坑洼洼,极难行走。通过走访调研,宛平街道了解到居民所盼,修缮这条坑洼小路刻不容缓。
“在沸城小区‘老土路’修复的同时,我们将这条坑洼小路也一并进行了修缮。当卢沟桥村得知修路的事情后,便动员志广果蔬一起参与进修缮工作中,街道负责修缮主路,志广果蔬超市负责修缮其门口的小路,双方一同完成了修缮工作。”宛平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晓月苑通往志广果蔬超市的小区侧门十分“繁忙”,一两分钟内就有十几位居民进出。整修过后,原本的坑洼小路变成了白色的水泥路面,不仅方便居民行走,道路环境也更加美观。“我两眼失明,以前因为这条路坑太多就不太想下楼,生怕磕到碰到,平时都是我老伴一个人去买菜,她身体不是很好,买5斤菜要走两个来回。现在我俩配合,她带着我,我提东西,都轻松了很多。就算不买菜,也爱下楼晒晒太阳。”居民崔先生告诉记者。
事项200元以下 社区书记说了算
除此之外,宛平街道在解决居民“小散急愁”等问题时,也有自己的“小妙招”。“换个灯泡、修个门锁、加固螺丝等一些看似‘不起眼’却又耽误事的小事太多了,宛平街道经过研究,简化了办事流程,建立三档维修金批复程序。”宛平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翻阅管理办法发现,宛平街道为简化办事流程,对居民的合理诉求、难点诉求快速判断,迅速反应,并设立三档金额标准:200元以下由社区(村)书记处理;500元以下由中心负责人处理;500-2000元由中心主管领导审批办理;2000元以上上报办事处主要领导后进行处理,过后统一结算。同时,宛平街道还设立了严格的奖惩机制、流动红旗制度等,将全年接诉即办排名情况列入年度考核依据,根据年度成绩调整各部门、中心、执法队及社区村的优秀指标。通过“12345”和接诉即办,宛平街道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形成了街道和居民之间亲密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