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首《小草》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也是“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最喜欢的歌。
十九届四中全会结束后,我有幸聆听了一场战斗英雄史光柱的现场报告,让我深受感动。1984年,老山收复战打响,云南小伙儿史光柱英勇参战。那时,他只有20岁。在排长负伤的情况下,他临危受命,作为代理排长,坚守阵地指挥战斗。他带领战友们向50号高地发起了进攻,在攻下敌人第一道堑壕时,他身上已经5处负伤。离敌人越来越近,战斗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他命令机枪掩护,起身继续冲击,10米、8米、6米……再冲两三米,就是敌人的前沿堑壕。突然!一颗地雷在他身边爆炸,史光柱只觉万剑穿身,飞起的草木和泥沙堵住了他的嘴,憋得喘不过气。扒开嘴巴里的泥土,他想看阵地却什么也看不到。这时他感觉左脸颊上吊着个东西一晃一晃的,以为是炸起的枯叶粘在脸上,便伸手往下扯,一阵钻心的疼痛让他明白了是左眼球被炸出来了,而右眼也被弹片击中,血肉模糊。史光柱强忍着剧痛迅速将左眼球塞进眼眶,边爬边指挥战斗,最终带领全排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当史光柱再次醒来时,已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这场战斗中,史光柱身负8处重伤,双眼球被炸伤,他忍着全身的剧痛告诉医生:“别的伤不要紧,能给我保住眼睛就行了。有了眼睛,我还可以看到战友,看到连队,重返前线!”当医生向他宣布两只眼睛都保不住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落入了无底深渊。连续好几天不吃不喝,经过一番沉默、绝食、撞墙,他想到了那枪林弹雨的战场,想到了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们,他决心振作起来,战胜伤残,学习知识,做生活的强者。从那以后,他凭着超人的恒心和毅力,一边学习生活技能,一边学习盲文。他买来收音机,收听文学讲座,摸索着记下一篇篇分辨不清的笔记。
1986年,他被深圳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在校期间,紧张的学业加上深圳闷热的天气,导致他的眼眶经常发炎,有时红肿得像两个裂了口的石榴。同时,由于耳膜负伤,哪怕他坐在第一排,有时也很难听清老师的话语。没有眼睛,又听不清讲课,史光柱只能在下课后凭着记忆默默温习学过的功课,就这样坚持了四年。最终他从深圳大学中文系毕业,成为全国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毕业后,他再次回到部队,拿起笔杆,以笔代枪,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21次,作品被1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2012年,史光柱随妻子落户到了北京丰台。此时的史光柱,完全可以在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平静岁月中潜心创作,可当他得知当年的战友们大多生活窘迫、急需帮扶时,他又坐不住了。他告诉自己,当年为了祖国,8处重伤不下火线,现在侥幸生还,总该为那些英烈、烈属和战伤老兵做点什么。
于是,他像在战场上一样,以一名战士的姿态重新站起来,迈着战斗的步伐又一次冲到了社会公益事业的最前线。他拿出自己积攒的稿费和工资成立了“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多年来,得到促进会帮助的英烈家属、战伤老兵、社会残疾人等已多达两万余人。
作为一名战斗英雄,史光柱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但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把脊梁交给别人”“把深沟揽入身下”,他在生命的一个又一个“制高点”上,坚守初心,磨砺党性,依靠顽强的毅力放下荣誉再次出发,毅然决然踏上了一条逆行的人生之路。
在部队期间,史光柱秉承了“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宁可死在山顶上,也不死在山脚下”的战斗誓言他多次立功受奖,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2019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宣部、中组部等9部委在全国范围评选表彰“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经1亿多群众的投票评选,史光柱在722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该荣誉称号。史光柱常说:“我只不过是高山上的一棵小草,为祖国母亲增加一点翠绿。”而这,又何尝不是所有为守护岁月静好的共产党员终其一生所诠释的人生意义呢?
长路如歌,尽是坚韧的脚步,烈焰腾空,都自平凡的星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像史光柱一样,坚定自己的信仰,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不懈奋斗!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