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妍)刘家窑第一社区掩映在刘家窑路的绿树浓荫中,从路边不起眼的入口走进去,是一片由6层板楼和老旧平房组成的居住区,这里的24栋居民楼房龄均超过25年,15条内部路、92个单元楼门和100余处平房,串联起1750户居民的生活日常。
老旧小区设施普遍老化,问题积累多易反复,居民年龄结构也以老年人居多,在基层治理中如何对症下药?“老旧小区治理是个查缺补漏的过程。不怕问题小,就怕看不到。如果能及时发现、迅速解决,就能避免这些问题升级成急难愁盼。”刘家窑第一社区相关负责人尝试借助“微”网格,办好“小”实事的方式,让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落实落细。
“网格划分、数量、面积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走访的频率和方式,发现问题后处理解决的态度和实效。”刘家窑第一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工作人员平均每天近3个小时在户外、街面、楼门洞,确保“三到、四看”:路要走到头、楼要上到顶、访要进到家,看脚下、看头顶、看两侧、看死角,在网格走访中关注细微处,发现小问题,快速精准服务群众诉求。
“刘家窑南里小区路边有位老人晕倒了,你们快去看看吧。”社区工作人员在网格走访中接到居民反馈,立即带上急救包赶往现场查看。见到老人满头大汗,瘫坐在地上站不起来,右侧的手臂有擦伤,小胡、小马二人赶紧将老人搀扶到路边阴凉处,进行了简单的伤口处理,并买来矿泉水让老人解暑。经过救助,老人意识逐渐清醒,问清住址后,二人将其送回家中休息并联系了其家人。目前老人已无大碍,亲自来到社区表达感谢:“那天多亏咱社工及时赶到,实在是帮大忙了!”
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入户过程中,一位居民反映楼道中存在隐患:“4层住户在自家门口铺设了一大片光面瓷砖,正好在楼梯拐角处,实在太滑了,好几次下楼差点摔倒。”为保证居民出行安全,社区工作人员立刻叫来同事,找到防滑垫铺在瓷砖上,然后返回社区查找底册、联系业主,却发现电话是空号;走访周边邻居,了解到该户房屋常年闲置,房主在外居住极少回来。她又转而联系产权单位和供暖公司,经多方查找,终于联系到房主。经过协调,房主表示会积极配合,并于两天后拆除瓷砖,恢复了水泥地面。“社区的动作真快,这么快就修好了,老人孩子出行放心多了。”楼里的邻居们看到地面修复后的成果,纷纷为社区工作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除开展实地走访“微”网格外,刘家窑第一社区还在积极推行线上走访“微”社群,网格员在居民群中主动问需,引导居民主动发现身边问题,小事随手解决,大事随时反馈,鼓励开展邻里守望互助,为基层社会治理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