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张馨予 通讯员 李彤姝)6月21日上午,丰台区和义街道举行2024年“学子回家”暨“创智和义”人才计划启动仪式。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和义街道通过发布6大类14项“学子回家”青年实践场景清单、成立“善治和义”社会治理法学创新平台暨校地调解工作站、聘任“科技副总”等多项举措,深化构建“聚人才、助成长、优服务、促发展”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新质人才集聚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向才”“向智”“向未来”,此次启动仪式的三个篇章热烈而精彩。自制MV、时间轴回顾、《和义青年说》主题分享……一幕幕场景体现了和义街道以“人才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多元化“青年+”实践场景
为学子提供“跨界”岗位互换平台
启动仪式上,和义街道2024年“学子回家”青年实践场景清单正式发布。“青年+就业”“青年+跨界”“青年+文化”等6个模块14个场景涵盖“实习、实践、就业”全流程培养环节,为各类青年人才的社会实践、就业实习和互助交流搭建多元平台、提供广阔机会。值得一提的是,“青年+跨界”系列将特别设立岗位互换场景,招募在读大学生体验企业运营模式和政务服务流程,通过“跨界体验”方式助力治理效能再提升、营商环境再优化。除此之外,扮靓美化家园、流动的思政课、大学生市民热线开放日等活动也将陆续开展,引领人才参与接诉即办、精神文明建设等基层治理相关工作。
人才助力“善治和义”
探索“人才+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善治和义”社会治理法学创新平台暨校地调解工作站揭牌,是此次启动仪式上另一项创新亮点。据悉,和义街道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模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强化科技赋能,打造了“党建引领下12345+N模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大平安”理念为指引,建立了二级四层管理体系,不仅配备了公检法司专业人才,联动了清华、首经贸等高校人才,更链接了科技、法律、经济、社会服务等不同界别专家智库资源,以多元力量助力基层善治。
启动仪式上,和义街道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联合成立“善治和义”社会治理法学创新平台暨校地调解工作站。这是和义街道汇聚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一步,用“人才+治理”方式以“智”融“治”,更加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规范化、专业化、智慧化水平,探索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和义实践。
“以校地调解工作站为平台,深度参与基层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更好服务丰台和首都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张世君说道。
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
为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
丰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牟晓春表示,丰台区紧紧围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全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丰台·学子回家”触角延伸至街镇,和义街道积极响应,以“大人才观”引智聚才,充分展现了惜才重才的鲜明导向、尚贤爱才的浓厚氛围。
以“引”才为基础、“育”才为重点、“留”才为保障、“用”才为关键,为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和义街道将从“聚人才、助成长、优服务、促发展”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汇聚地区优秀青年人才、吸引高校青年学子、导入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义街道将继续深化与清华、北航、中农、北林、首经贸五所高校共建,同时推动“科技副总”柔性引才,做实“同心专家服务站”,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进一步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启动仪式上,辖区天兵科技、首农发展、源堡科技等企业分别为来自北航、中农、哈工大等高校的高层次人才颁发“科技副总”聘任证书,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成果转化。
在助成长和优服务方面,和义街道也“干货满满、诚意十足”,不仅有青年实践场景清单,为人才开设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实践调研等,还进一步完善了“人才服务专班”“1+1人才服务专员”机制,优化服务包政策,持续为税源企业、高新企业、新入区企业发放“人才服务联系卡”,通过“交流对接”“需求收集”“吹哨报到”“跟踪反馈”四个环节形成优化人才服务的闭环,坚持把人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启动仪式上,清华大学作为与和义街道首批共建的五所高校之一,向与会人员展示了校地合作双向赋能、共育人才助力基层治理的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师代表、清华大学“初心服务站”成员、“创智和义”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学员分别分享了在校企合作、校地共建等方面的相关成果。
和义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践行‘大人才观’,深化政校企人才合作,构建产才融合格局,拓展人才发展‘朋友圈’,涵养人才发展‘生态圈’,聚力打造人才‘梧桐林’,为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和丰台‘倍增追赶、合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