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以徐光启为代表的追求“西学”的学术思潮,被梁启超看作中国近代思想的开端。为秉承徐光启的精神遗产,“光启文库”创设。
光启文库分光启随笔、光启学术、光启通识、光启讲坛等系列,注重彰显学术价值,所选著作务求思想深刻、视角新颖、学养深厚,同时兼顾现实关怀,收录学术性与普及性皆佳、研究性与教学性兼顾、传承性与创新性俱备的优秀著作。
文库自2017年启动至今六年有余,已出版图书50余种。本报陆续推荐部分图书,以期丰富读者阅读体验,对大家有所助益。
光启随笔
《学术的重和轻》
李剑鸣 著
作者欲以灵魂而流畅的笔触表达厚重的学识,力图在学术的“轻”与“重”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书中所谈虽多为严肃的学术问题,但也可带来阅读的轻松和愉悦。
《社会的恶与善》
彭小瑜 著
本书分四辑,共100篇,主要是结合中外历史的事例和典故议论社会文化现状。文字轻松,话锋犀利,有时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作者的温润平和。各篇的思路和行文风格大体一致,作者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谈论现实问题,希望能借此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的恶与善,但是决不希望人们因为看见和感触到恶变得心情沮丧和悲观。
《一只革命的手》
孙周兴 著
收录作者近几年的思想随笔,也包括部分演讲稿,内容主要涉及作者多年重点研究的尼采和海德格尔哲学、当代汉语哲学和学界的人与事,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事件和感受。书名传达出作者的一个基本信念:无论哲思还是生活,都需要有一种革命性的理想和精神,而所谓“革命”,乃是在“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意义上讲的实存哲学的开创精神。
《徜徉在史学与文学之间》
张广智 著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学术和文化领域方面成果的结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并以某一篇名作为小标题:“无花果树下”集中反映了这一两年作者“不务正业”,属于跨界于散文创作而又情系学术的一些文章;“最是长相忆”散文体例,多为对士林交游往事的追忆;“让克丽奥走向坊间”包括近年来的书评、序文等。
《藤影荷声好读书》
彭刚 著
本书为学术随笔集,收录作者近十年来所“说”、所写的一些涉及当代史学理论、史学思想的学术前沿或学术论争的演讲和文章,以及一些与校园生活、大学教育相关的具有公共性的话题的评论。“藤影荷声”寓意着整个清华园校园景色的写照,饱含着作者对这里的深深喜爱与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