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7日,由北京关爱未来母婴服务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嘉禾国际母婴护理中心承办的中华传统月子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工程之“中华传统月子文化特展”在北京嘉禾国际母婴护理中心Young展厅正式揭幕。
本次展览通过对自先秦至近现代时期的月子文化的寻根溯源和深度探访,从探源、挖掘、保护、传承、利用、创新、发展七个角度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传统月子文化。此展不仅回顾了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和生育文化礼仪的时代变迁,而且表达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生命的尊重,特别是对于新生命的美好祈愿。
北京关爱未来母婴服务发展中心主任王海波在揭幕仪式中介绍,本次月子文化特展是中华传统月子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展的目的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中华传统文化全新的内涵,在母婴照护服务行业高质前行的新时期赋能行业创新发展并铸就文化自信。
据本次活动的策展人刘腾跃、王立新介绍,《礼记·内则》中的“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夫使人日再问之,作而自问之,妻不敢见,使姆衣服而对,至于子生,夫复使人日再问之”是对于坐月子习俗的最早文字记载。坐月子源于古代养生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习俗,不仅是为了产妇的身体健康恢复,也涉及家庭关系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本次展览涵盖了中国各时期、各民族的“习俗确立”“产妇的休养”“新生儿的养育”“月子习俗与信仰”以及“传统医院与月子文化”等内容,以文字结合图片的形式解读中国传统家庭的文明发展历程。“以文字弘扬非遗,以图片演绎主题,以故事传承文化”是此展的最大特点。两位策展人表示,坐月子作为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民间极受重视的传统习俗,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有必要从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给予充分的认识、保护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