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北京时间2023年4月2日16时48分,国内首枚民营液氧煤油火箭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成功首飞,该箭由位于丰台区的民营航天企业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将搭载的爱太空科学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能够确保火箭精准抵达预定轨道,正是由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以下简称“33所”)研制的大功率电动推力矢量伺服系统发挥了“方向盘”的作用。
“车辆远航离不开方向盘的正确操控,火箭精准抵达预定轨道同样离不开‘方向盘’的指引。33所研制的大功率电动推力矢量伺服系统,正是让火箭发动机轻松、快速、精准摇摆的可靠‘方向盘’。”33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商业运载火箭对伺服系统的低成本与高性能有着严苛的要求,电动伺服系统在显著提高系统的功率重量比、降低设备体积与重量的同时,在经济性、操作性、测试性和维护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表现优异,对提高火箭的运载载荷与快速发射能力意义重大,是商业航天发展中的一次重要尝试。
记者了解到,伺服系统作为调整火箭姿态的核心部件,布置在火箭发动机舱,负责通过接收控制指令,推拉火箭发动机产生相应角度变化,实现对火箭姿态的精准操控,达到控制火箭稳定飞行的目的,其可靠性与性能直接关系到火箭能否精准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33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品研制过程中,33所研制团队先后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大功率伺服设计基础理论体系与设计方法,研制了系列的核心产品,为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天龙二号火箭配套了30kw一级、12kw二级推力矢量电动伺服系统,分别推动一级63吨推力火箭发动机和二级30吨推力火箭发动机。
在本次任务中,伺服系统全程精准执行控制指令,产品呈现了“精强稳”的优越特性,为天龙二号遥一火箭发射成功提供了核心支撑。目前,33所凭借自主研发能力,在国内大功率高动态伺服系统技术方面跻身第一梯队。天龙二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功率电动伺服系统研制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商业航天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33所成立于1965年,是集研究、设计、试验和批量生产于一体的惯控系统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惯性仪表及系统、伺服元件及控制系统、卫星及新型导航系统、大气传感测量等产品的研制生产。依托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于国家重大空间工程、商业航天、轨道交通、地理测绘、能源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