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一场别具特色的“课程共创·全员育人”心理主题班会展示活动让现场观众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心育知识。
此次活动是对丰台区今年颁布的《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丰台区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的落实和示范,同时也是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混合式研修的心理微视频对教师心育能力的提升研究》中,班主任在接受系列培训后,与心理教师协作,设计和实施心理班会课的探索与实践。前期,依托此次活动,丰台区进行了心理主题班会征集评选,经过方案解读、心理班会观摩研讨、心理班会设计实施与评价专题培训、学校提交推荐作品、初评、复评等阶段。全区中小学校共提交推荐作品375节,此次展示的8节心理班会课就选自其中。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丰台区教委、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全区各中小学心育主管领导负责人、心理教师、部分班主任200多人参加会议。
心理班会课展示全员心育成果
一张小小的卡片,就能激活学生自我关怀的“密码”,学会有效调适心理?在人大附中丰台学校《阅己·悦己·越己》班会课上,授课教师李晓将自我差异、自我关怀等理论基础融进课堂活动中,同时通过一张自我关怀卡,让学生的个性化情绪与经验得到倾诉和重新赋能。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南校区的王亚辉老师,则以《被拒绝也没关系》为主题,将班会课的选题定位在更具有普遍性的人际关系方面,并通过有趣的热身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被拒绝”的体验。
创设真实情景,课堂灵活应变,重视教育生成性,此次活动中展示的8节心理班会课从不同角度切入,引导学生们在课程中学习心理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更好地觉察、接纳、疗愈从而获得成长。这些极具“心理味儿”的班会课也在全区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出丰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翔平在点评中指出,活动现场展示的8节心理班会课,通过积极取向的心理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了这些心灵营养,学生就能体验幸福、追求意义,未来不仅能实现自我、获得成功,更能成为坚定而仁爱、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
区校携手构建班级心理场域
主题报告环节中,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负责人阐述了基于心理主题班会,打造班级心理场域的四个要素:生活,在真实生活世界的“活教材”中打通书本与生活的关联,学得有趣,学得有用;活动,学生蕴藏着巨大的情感能量和无限的潜在智慧,无时无刻不在寻求机会变成现实,活动是实现这一转化的中介力量;智慧,师生思想碰撞、交相辉映,共同寻找有智慧的、有心理味儿的课堂;情感,是连接书本与世界、心与心的纽带,要充分认识并发挥情绪价值的重要作用。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校长汤步斌介绍了学校秉承“爱与尊重”的教学理念,全面落实“以人为本、育人育心”的心育目标,构建学校心理工作体系的经验与做法。下一步,学校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作用,将心育理念辐射到全校班主任、班级中,开展更具实效性的心育活动,增强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每次来丰台参加活动,都感受到丰台区学校心理工作的不断创新、智慧和进步,本次心理班会展示活动,又是一个大突破。”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负责人感慨地说。他指出,丰台区的心理教育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多年耕耘,呈现出专业性强和接地气的特点,取得了很多成绩,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严峻,丰台区教委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心理状态。活动呈现出了在学校的支持下,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协作研发课程,扩大了心育师资,拓展了心育途径,建构了丰富的心理班会课程资源。希望未来丰台区不仅班主任心育素养高,学科教师也人人都能做心理教育,学生人人都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适切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