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安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0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场第一杀手——浓烟

  很多人认为火灾中的遇难者死于大火灼烧,其实不然,在火场中约80%的遇难者是被烟熏死的,也就是说,火场中真正的第一杀手是浓烟。

  浓烟为什么容易致死?

  高温灼伤人体器官。火灾发生后,火场中燃烧产生的浓烟温度可高达700℃,在灼伤皮肤的同时,吸入体内的高温烟气会灼伤鼻腔、咽喉、器官等,引发伤者窒息从而导致死亡。

  毒性、刺激性燃烧产物致死。火灾发生时,物品燃烧消耗大量氧气,同时还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具有毒性、刺激性的毒性气体。有毒烟气会损伤人体神经系统,容易使人失去意识,丧失行动能力;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会堵塞呼吸系统导致窒息死亡。

  蔓延迅速,降低逃生几率。大火未至,浓烟先到,尤其是高层建筑,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在浮力和烟囱效应的双重作用下,高热气体不断在通道的顶部积聚。

  知识点—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是指户内空气沿着垂直坡度的空间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烟气通过楼梯间、管道井、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竖向蔓延。在烟囱效应下,浓烟以极快速度笼罩整个楼梯间。

  浓烟中常见有毒成分有什么?

  氰化氢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每立方米300毫克浓度的情况下,即可致人死亡。氰化氢中毒早期会乏力、头昏、头痛、胸闷,偶尔会有恶心呕吐,接下来会出现抽搐、昏迷,直至呼吸骤停。座椅、沙发、床垫、女士内衣等物体中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都会产生氰化氢气体。丙烯醛受热分解出的毒性蒸气,会刺激眼睛让人泪流满面,同时刺激皮肤造成灼伤。在火灾中,人体吸入大量丙烯醛可致肺炎、肺水肿,还可能出现休克、肾炎及心力衰竭。微量吸入氯化氢会令人流泪、喉咙肿痛,但不足以致命。二噁英是燃烧和各种工业生产的副产物,在人体内可存在长达5-10年,长期暴露在二噁英中可能致人失聪、抑郁、患癌,还有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氮的氧化物(NO、NO2)被大量吸入后,会刺激呼吸系统,引起肺水肿甚至致死。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般是家庭火灾产生的烟雾里含量最大的有毒气体,也是浓烟中隐藏的真正“死神”。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结合后形成碳氧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造成窒息,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长期暴露在浓烟中很快就会窒息昏迷甚至死亡。实际火灾中,一氧化碳窒息也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

  如何减轻浓烟对人体的侵害?

  浓烟这么可怕,在逃生过程中我们该如何避开烟雾,减少浓烟对人体的伤害。在烟雾下垂到人体高度之前迅速逃离。若烟雾已经扩散,可以弯腰低姿,让身体尽量贴近地面,根据安全指示方向迅速离开。

  以下这些方式,同样能够有效躲避烟气侵害,为逃生争取时间。

  源头减少烟气。装修时尽可能选用不燃或难燃性建筑材料,减少烟气的产生;设计防烟分区,使烟气集中于特定空间,有利于通过排烟设施将烟气排至室外。了解浓烟发展路线,不与其争锋。高层建筑的电梯间、楼梯、通气孔往往是火势蔓延上升的地方,要回避。烟火上行,人要下行。无法穿越着火层时往上层寻找合适的避难地等待营救,并做好防烟措施。戴上防烟面罩。火场逃生宜采用弯腰低姿的方式前进,因为在贴近地面的空气层中,烟雾较为稀薄,建议家中常备防烟面罩,以备不时之需,紧急时刻也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浓烟带来的灼伤感。大量喷水。必须要待在房间避难时,关闭与烟气相通的门窗,并用浸湿的衣物堵住门窗的缝隙减少烟气的进入,在屋内大量喷水降低浓烟的温度和密度,抑制浓烟蔓延速度。关闭防火门。常闭式防火门在平时一定要处于关闭状态,在人员走动时再进行打开。火场逃生进入疏散楼梯间时,时间再紧也要关闭防火门,防止烟气、火苗从防火门处蔓延,为自己和他人的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城治
   第06版:教育
   第07版:书香丰台
   第08版:安全
夏季高温已上线 这些安全事项注意防范
火场第一杀手——浓烟
如何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
学校消防安全检查清单
广告
丰台报安全08火场第一杀手——浓烟 2023-06-09 2 2023年06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