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以“智慧轨道可持续创新”为主题的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第二届轨道交通青年科学家-企业家论坛在中关村丰台园交控大厦成功举办。
轨道交通青年科学家-企业家论坛旨在搭建轨道交通国际化资源汇聚与共享平台,关注并支持青年科学家、企业家成长,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本届论坛汇聚国际学者、政界领导、行业专家、高校教授、青年科学家、青年企业家等300余位嘉宾,聚焦全球科技创新前沿和热点问题,助力中国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据悉,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持续推动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未来,将继续会同丰台区、全市创新领军企业,建设全链条的开放协同创新机制,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生态。
丰台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丰台区优势最突出、特色最明显的产业集群,未来也将一如既往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丰台创新创业,加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合作,合力谱写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开幕式上,“交控科技-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奖”同期颁发,旨在鼓励轨道交通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支持人才持续创新、带动行业突破进步。
作为轨道交通创新盛会,本次论坛重磅发布包括基于感知的车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PB-TACS)、基于自主感知的列车鹰眼系统(ITE)、智能列车(AutoTrain)等一系列轨道交通AI最新成果,实现了在感知、列车运行控制、智能列车等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人工智能赋能轨道交通推动行业智慧发展。
管理创新方面,美国德鲁克管理学院高级顾问大卫·桑切斯带来题为“创新价值链:从技术创新到商业价值实现”的主题演讲,从国际视野阐述创新的价值和路径。在“管理与创新实践圆桌分论坛”中,国内外各界精英从学界、产业界多层视角碰撞思想,探究当前市场环境的发展与改变、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等现实问题,共同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创新成果转化方面,“轨道交通基础研究协同创新分论坛”详细解读了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和实际案例,打通并突破产、学、研“最后一公里”壁垒,创新性地搭建了基础研究与转化实业的融通平台,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正迈入智能化创新转型的关键节点。轨道交通青年科学家-企业家论坛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北京市丰台区轨道交通集聚优势以及轨道交通联合基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青年的关注和培养,提高行业协同创新能力,激发成果转化活力,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论坛主要包含论坛会议、技术交易、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六大板块,在主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