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外近百位专家与会研讨 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对外开放2.6公顷
“北京建都8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区举办
国内外专家参观金中都城遗址公园。
金中都水关遗址
金中都出土的铜辟邪

  本报讯(记者 原梓峰 林瑶 通讯员 色珍 谢麒 张梦媛)北京的建都史为什么通常以金中都为开端?北京成为一代王朝的首都后城市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金中都城门数量究竟是12个还是13个?……11月25日,由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宣传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主办,北京辽金元历史考古研究中心、光明网承办的“挖掘中都文化 传承城市文脉—北京建都8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办。 

  本次研讨会以“挖掘中都文化 传承城市文脉”为主题,来自国内外遗址保护、辽金史研究、考古学、北京史研究等领域近百位专家齐聚丰台,从金中都历史研究、遗址保护、文化挖掘、文脉传承、服务发展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金中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助力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金中都考古工作成果公布

  国内外专家共议遗址保护与利用

  公元1153年,金王朝将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迁至燕京(今北京市),定名“中都”。北京首次成为北方王朝的都城。历经风云变幻、王朝更迭,古都北京呈现出大国都城的万千景象,成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2023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旨在探讨金中都遗址对于研究北京市文化历史探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后世北京城发展的深远影响。在传承与创新中做好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让中华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助力北京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2022年至2023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丰台区万泉寺村产业用地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金中都城内一条重要的南北向道路遗迹,这条道路宽约20米,从所在位置、道路规格以及使用和沿用情况来看,初步推测是端礼门内大街,为进一步探寻端礼门的准确位置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依据。”研讨会上,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丁利娜介绍了金中都考古工作的进展及成果。 

  她介绍,金中都的考古工作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起步阶段,通过实地调查、全面考古勘探和局部试掘工作,基本复原了金中都城的准确位置和四至范围,为复原金中都的城市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峰从城墙城门及宫殿景观、园林景观、宗教景观、街巷里坊等市井景观四方面介绍了金中都的整体城市景观。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陈喜波对金中都光泰门位置进行了探讨。他表示,关于金中都城门数量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通过梳理金中都城门数量记载及当前主流学术观点,并对金中都城垣结构进行分析,他认为,金中都城外有外郭城,光泰门是在外郭城上开辟的通往东北郊外离宫大宁宫的城门,不属于内城。因此,金中都城门数目应该是四边十二门。 

  (下转06版)  (上接01版)

  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北京史研究会副会长吴文涛阐述了金中都的城市建设,尤其是有关水系格局的拓展以及漕运、园林等都城水利功能的开发在北京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她表示,金朝人对金中都的营建,是今天的北京由北方重镇发展为帝国都城的转折点,在民族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水系及水利格局等多方面为后来元明清定都北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阐述了金中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历史机遇存在的突出优势,并提出了金中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式建议。 

  圆桌论坛环节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郭京宁主持。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馆长杨志国通过“都城肇始—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考古成果展”让观众了解北京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院长黄可佳揭示了金中都考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研究员康马泰阐述了中亚与东亚文化交流的深厚历史,以及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北京京西学校创始人、外籍教育专家柯马凯以其独特的视角,比较了金代中国与同期英国的异同。 

  研讨会的举办,加深了人们对金中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引发国际社会对古都文明的思考,吸引世界各国人民对古都文化的热爱,彰显中国古都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保护 

  加大力度惠及更多群众

  据了解,北京市现存有关金中都的多处重要遗址遗迹位于丰台区,如金中都水关遗址、金中都城墙遗址、莲花池等。目前,这些遗址遗迹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 

  近年来,丰台区积极与北京市文物局沟通,研究确定了城墙遗址勘探和本体保护工程、莲花池城市水系遗址公园改造提升、城墙遗址公园立项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及方案。金中都遗址保护相关工作被纳入重大专项计划,连续三年被列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市级重点任务。《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提出要挖掘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重要文物遗存遗迹,展现厚重历史,突出文化传承,传递古都韵味。《北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提出,依托金中都水关、城墙遗址、莲花池公园等资源,加强对金中都历史文化研究和遗址保护展示,建设健康步道,形成以展现北京古都风貌文化为主题的“莲花池-金中都古都文化组团(丰台区)”。金中都的价值和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彰显,其保护工作又迈上新的台阶。 

  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也要展现文物价值内涵,将文物展示、文化传承和现代生活深度融合,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为了让全民共享历史文物保护成果,今年以来,丰台区以弘扬古都文化为核心,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开展多元化主题活动。

  遗迹

  古老文明智慧照鉴未来

  金中都城墙现在地表仅存三处遗迹,分别位于丰台区太平桥街道的凤凰嘴村、万泉寺村、高楼村,在丽泽金融商务区范围内。如何在丽泽金融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中保护和利用好金中都遗址,丰台区政府早有谋划。 

  2016年,按照文物保护规划先行的思路,丰台区完成《金中都城遗迹保护规划》编制,提出将金中都城墙遗迹本体保护纳入丽泽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结合城墙遗址“L”形走势位置,设置带状绿化建设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形成与未来发展有机结合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议,并纳入《丽泽金融商务区绿地总体规划》和《丽泽金融商务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 

  作为坐落于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公园,金中都城遗址公园以“千年对话、古今交融”为设计理念,定位为“记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伟大复兴的文化公园”“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前花园与会客厅”,强调历史文化与新时代国际金融商务区的紧密联系,该公园将成为丽泽金融商务区的文化助推器。 

  据了解,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将带状场地分为遗址保护带、商务休闲带和自然绿化带3部分,分别采取折线、留白和曲线3种形式,对应城市、历史和自然3个主题。通过园林景观、建筑小品、空间设计等现代景观语言对金代历史文化进行再现和阐释,构建出历史、文化、生态多元一体的“北京建都之始的全景博物馆”。

  开园 公园对外开放2.6公顷

  据悉,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已于今年7月完成前期有关手续并进场施工。按照“成熟一块,实施一块”的原则,目前金中都城遗址公园15.02公顷建设面积已主体完工5.6公顷,对外开放2.6公顷。 

  作为丰台“两区”建设的主阵地,丽泽金融商务区正在成为高质量企业栖息和发展的沃土。目前,丽泽入驻企业共计1091家,其中金融企业477家,国家数字金融检测中心、银河证券、长城资产、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等一批重点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纷纷入驻。尤其是2023年,在丰台区倍增计划、伙伴计划的支持下,丽泽金融商务区企业发展态势强劲,全国注册资本最大的保险公司瑞众人寿、证券行业管理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证券资管相继落户丽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预计到2024年,丽泽企业总数有望超过1200家,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生态建设。作为国内首个“园林式金融商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规划绿地面积约2800亩,区域内生态慢行步道长达34公里,金中都文化挖掘与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的深度融合,无疑为该区域宜居宜业的生态注入了更多信心。 

  丰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丰台区将继续深度挖掘金中都文化,用现代语言翻译,做好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现代生活,让那些积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经典文化“热”起来,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社会
   第05版:城治
   第06版:关注
   第07版:宛平史话
   第08版:健康
“北京建都8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区举办
马上就访
丰台报关注06“北京建都8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区举办 2023-11-27 2 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