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宋雪)歌剧是音乐艺术中最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与欧美歌剧相比,中国歌剧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民族精神、反映人民美好生活而受到欢迎。为了促进中国歌剧健康蓬勃发展,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提交了《关于加大对中国歌剧的创作扶持和传播推广力度的提案》。
许宁指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国歌剧发展繁荣,歌剧中的经典唱段家喻户晓。然而,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中国歌剧自我更新、自我变革。新创的中国歌剧优秀的少,能够传唱的就更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对歌剧事业的投入增大,国家及地方各级艺术基金也加大了对中国歌剧的扶持与推广力度。但是,目前中国歌剧的发展仍存在较大阻碍。
在许宁看来,中国歌剧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体量大,创作、排练、演出需要资金支持多,社会大众对于新创歌剧的认知度不高,市场化运营艰难;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导致创作缺少理论支撑,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青年艺术人才断层。
为此,许宁建议,重视中国歌剧普及教育,提高全民对中国歌剧的鉴赏力。建议教育部门在大、中、小学及各类学校中开设中国歌剧鉴赏专门课程,广泛开展歌剧进校园活动。建议各级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中推广中国歌剧演出,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在全社会大力推广小型歌剧创作演出,让中国歌剧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助力中国歌剧创作演出推广及中国歌剧人才培养方面,许宁提出,推动建设中国歌剧话语体系。针对目前各项艺术基金对于歌剧的扶持“重创排,轻演出”的情况,专设歌剧演出基金。针对目前专业歌剧演员待遇较低的情况,为具有一定成就的专业歌剧演员提供专门资金扶持。针对歌剧专业创作力量不足的情况,在高等艺术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中开设歌剧编剧、歌剧导演、歌剧作曲等相关方向专业。
在加大中国歌剧的宣传推广及知识普及力度方面,许宁希望文艺评论界关注中国歌剧发展,加强歌剧艺术评论相关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