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娜 通讯员 孙震)4月22日—25日,适逢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二协同组、第六协同组40所成员校的100位干部教师代表齐聚丰台,参加由丰台区创新人才发展中心、北京钱学森中学、北京十八中共同组织的“极目楚天,共襄星汉”“聚智共研,协同创新”主题科学教育线下研讨会活动,共同探索中小学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协同组工作机制。据悉,这是在全国50个科学教育协同组中最早开展的线下主题研讨活动。
4月23日下午,第二协同组的60位老师在北京钱学森中学、第六协同组的40位老师在北京十八中分别开展了主题科学教育线下研讨会活动。北京钱学森中学中国航天日科学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上,与会19所学校分别就本校工作特色发言,而在十八中的研讨最后,教育部监管司业务处处长张晓彬对丰台组织的此次活动和丰台在科学教育领域作出的努力和成就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他说,科学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关乎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支撑。
4月24日上午,在区创新人才发展中心组织下,与会两个协作组的老师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共同开展高质量科学教育路径探索交流。24日下午,大家来到中国科技馆进行参观交流,馆内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的验证件与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等众多实物展品引起了老师们的极大兴趣,随后对三大主馆进行了参观体验,并围绕科技馆资源深度开发、全国科学教师培训、理化生学科综合实践课程(体验科学系列)、院士和科学家课程进行了深入交流。
两天的研讨会内容丰富充实,来自全国的40所实验校干部教师代表齐聚一堂,既有两所学校科学教育课程展示,又有各校的深度研讨,更有院士、教授和教育部、丰台区教委领导的高位引领,与会代表在智慧的碰撞中为科学教育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更多、更新的活力。大家表示将更积极地开展具有本区域特色的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教育整体提质量、上台阶、出特色。
马上就访
天津教科院附属河北中学副校长 刘晋玛: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我们相聚北京丰台,开启了“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为主题的学访之旅。朝暮之间,我们走进了中国航天博物馆,聆听了范瑞祥院士精彩的讲座,被神舟、天宫、玉兔所折腰,更被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航天人所感动。走进钱学森纪念馆,我们领悟了科学精神的真谛;走进钱学森中学的课堂,我们体验并反思科学方法;聆听各学校科学教育汇报,我们厘清科学与技术的内涵区别,科学关注“是什么”“为什么”技术是“做什么”“怎么做”。
银川市第二中学教师发展处副主任 白丽花:在我看来钱学森中学真的特别棒,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度建设、课程体系设置,逻辑都很严密,而且是可实施的,学校社会力量资源非常丰富,能够请到周边航天院所的硕士、博士乃至院士来给孩子们上课,这是我们很多学校做不到的。特别是大小孩带小小孩的这种打破年级限制的培养模式,让同学们动起来相互学习,我感觉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