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日,北京第五实验学校35名师生组成的首批“京蒙协作小使者”研学团队抵达扎赉特旗,开启“体悟农耕之乐 畅享自然之趣”研学活动,展示京蒙协作成果,促进京蒙两地教育文化交流。
当天,身穿具有民族特色服装的当地人民列队整齐,手捧圣洁的哈达,用动人的歌声和马头琴演奏迎接研学师生们,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献上最诚挚的祝福。随后,研学团队乘坐大巴车前往此行的第一站——扎赉特旗好力保镇。
好力保镇位于兴安盟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上,自然景观质朴、田园河流风光秀美。好力保镇地处北纬46°,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辖区涵盖稻谷景区、30公里自行车环线、观景平台、哈达天桥、稻梦星空、稻梦诗苑、绰尔河农耕博物馆、佳稻里民宿度假村、米宝乐园等。
当日下午,举办了以“‘体悟农耕之乐 畅享自然之趣’扎赉特旗·一堂行走的劳动教育思政课”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开营仪式。本次研学活动由扎赉特旗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与斯玛特教育集团共同承办,旨在深化京蒙两地教育文化交流,推动乡村振兴和京蒙协作工作。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动手插秧,深刻体会自然环境保护与节约粮食的重要性;通过民族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6月2日,在稻谷景区开展了一场稻田插秧农耕实践活动。同学们在插秧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艰辛,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当天,学生们卷起裤腿一字排开走进稻田,分秧、插秧……在农户手把手的指导下,“小农夫”们个个干得热火朝天,但也“状况百出”:有的同学倒握秧苗、有的同学插的秧苗没入水里、有的同学插的秧苗东倒西歪……随着不断练习,同学们逐渐也有了自己的插秧技巧,加油鼓劲声在田野中此起彼伏。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在一遍遍的实践当中,学生们更显默契。他们躬着身子埋头干,泥水在指间轻轻流淌,汗水在田间肆意挥洒。实践劳作结束后,同学们参观了农业智慧园区,还走进了大米加工生产车间。通过企业负责人的讲解,学生们详细了解了水稻加工成大米的过程,深刻感受现代科技与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还用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力完成了稻草人和稻米画的设计与制作,实现了劳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最后,同学们通过项目式学习主题探究活动,结合实践以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实验论证等方式将学习成果进行探究汇报。
扎赉特旗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师健介绍说,作为首条扎赉特旗研学线路,研学团队在好力保稻谷景区体验农耕文化,在巴彦塔拉秘境河谷探秘自然,在神山景区漫步草原。为期五天的研学活动让“劳动教育”“思政教学”走进田间地头,让学生们实地体验农耕文化、科技文化和自然的魅力。此次研学活动作为京蒙协作重点研学项目,将劳动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了京蒙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