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崔雅文)“爸爸说,咱们丰台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做红领巾志愿讲解员可以在活动中学,是一种新风尚!”“赓续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故事,这是我们这代人的神圣使命。”6月14日,丰台团区委、区青联、区志联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传承志愿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宣讲会暨家风教育思政课。100余名区青联委员以及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建二局、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的团员青年现场聆听宣讲。
在父亲节到来之际,本次宣讲会特邀少先队员和军休老兵,分享他们在父亲的榜样力量带动下,投身“志愿蓝”和“革命红”的故事,为团员青年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家风教育思政课。
北京市丰台区第三小学五(2)中队谭一祎以《志愿之心,薪火相传》为题,讲述了自己成长为一名红领巾志愿讲解员的经历。在学校少先队大队的号召下,在谭爸爸的帮助下,她和同学组成了“红领巾探究小队”,经过面试、训练、实地演练、岗前考核等重重考验,战胜背诵两万余字讲解词的挑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红领巾讲解员。队员们第一次上岗,便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讲解任务,目前已开展讲解活动200余场。
“我要感谢我的爸爸,让我在志愿服务中明白责任和担当。”从小队成立到获评丰台区“最美假日小队”,谭一祎和队友进步的过程中都有谭爸爸的身影。他不是抗战馆工作人员,也不是专业讲解员,只是热爱祖国、热心志愿。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让谭一祎明白:“作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我深知身上肩负着‘将红色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的使命。今后,我们小队全体成员将牢记嘱托,继续用自己的语言讲好党的故事,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管理系原主任、年逾古稀的退役大校芦继兵分享了一个红色传承的故事。芦继兵的父亲夏川是一名老红军,18岁时就加入了中华民族先锋队,次年加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参加过陇海路、巨金鱼、淮海等战役。1950年7月,芦继兵刚满两岁时,他的父母率部队入藏,开展援藏建藏工作。从他懂事起,十八军入藏建藏的英雄事迹便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记忆中。长大后,他继承了父母的职业,成为一名军人,在军事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退休后,他发挥余热,立足授课专长,承担起宣讲员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芦继兵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倾注在了历史资料挖掘上,将十八军进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落在纸面、挂在嘴边,传播到人们耳中、绽放在人们心间。谈及宣讲的初衷,他说:“我们党成立一百多年了,经历了三四代人,我们这一代是当然的传承者,再不去讲,下一代就没人知道了。革命的事业,靠我们去承上启下,也靠你们去继往开来!”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共青团助力思政课建设的举措之一。下一步,团区委将持续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年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丰台篇章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