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庞峻岭,是一名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67岁。我从小就生活在丰台区,是地地道道的老丰台人,我亲眼目睹了丰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回眸过去,我有很多感慨,每当静下心来,脑海中就不时地闪现出一帧帧、一幅幅难忘的旧时光。
我小时候住在西木樨园的一个大杂院里,破旧的平房、狭窄的胡同、坑坑洼洼且泥泞难行的土路、四面透风的公共厕所,那时候吃粮要粮票、吃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那个年代的“三大件”,也要凭票购买。取暖做饭全靠蜂窝煤,三天两头停电,人们出行基本都靠走路,有辆自行车那就了不得了。
每到入冬前,家家户户都会储存大白菜,还有大缸小缸的腌雪里蕻、水疙瘩,这是一冬的看家菜。
那个年代最困难的是住房。我家里七口人,父亲、母亲还有我们五个孩子挤在一间半共计20平方米的平房里。在平房大院里最让人怀念的是邻里情,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们和睦相处,亲密得就像一家人,谁家有点好吃的都先给邻居送过去,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能伸出援手,你帮我我帮你。
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新时代,城市在变、乡村在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在变。生活好了,越来越富裕了,吃得天天像过年,住房条件更是得到了改善。我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有了自家的汽车。家家过上了小康生活,人人都喜气洋洋,意气风发。
我们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给的,我们要感恩共产党。
社区是我们老年人的最终落脚点,从退休起,我的老年生活就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里。
我2016年退休,刚退下来那会儿,心里五味杂陈,虽然衣食无忧,但感觉生活空落落的。自从参加了社区活动,我的老年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主动报名社区合唱团和书画班,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参加创城创卫美化社区公益劳动,多次组织并策划线上线下文艺演出,还多次走出社区参加社会公益演出。
我现在活跃在社区的多个团队,每个团队都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丰台老年大学是我圆梦的地方,在老年大学学习期间,我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深刻体会到老年生活同样可以丰富多彩,最美不过夕阳红。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现在正带动身边更多的老年人共同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有人问我,你怎么精力这么旺盛?你不累吗?我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充实,累并快乐着。我虽然比不了年轻人的劲头,但是我们老年人有阅历、有经验,还有余热、有余光。
党的二十大的成功召开,吹响了新时代冲锋的号角,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青塔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