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防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病急投医更要“望闻问切”
小心“网络医托”

  “医托”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这些人常出没于医院挂号处、地铁站、火车站,向患者及家属推介医疗服务或欺骗他们到一些无医疗资质的诊所去看病。然而,传统“医托”尚未杜绝,隐蔽性更强、成本更低、欺骗手段更多样的“网络医托”又趁机走进公众的视野。如果到网上咨询自身病情,发现很多热心的医生不仅解答还推荐相关医院。小心!这十有八九就是“网络医托”。

  案例

  相关部门接到群众反映:位于丰台区一栋写字楼的R公司,雇人在网上假冒医生,通过夸大宣传疾病治疗效果、虚假宣传医院和医生等手法欺骗患者就诊,为全国多家医院输送大量患者。该公司曾被电视台记者卧底深入了解并收集了大量资料,证实其确以“网络咨询公司”之名,行“网络医托”之实。经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在该公司场所内发现很多医疗类书籍,其网页界面上也有很多医疗咨询的内容。执法人员当场查验了公司主体经营资质,并要求该公司负责人携带相关材料和证件到监管部门说明情况。

  “网络医托”到底是通过怎样的手段忽悠患者的?这些手段背后的实质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为您揭开这些骗术的真面目。

  1.在线医生有高招?其实员工冒充聊。患者通过网络搜索进行求助,页面跳出对话窗口,医托公司员工用软件冒充医生跟患者交流,套取患者的联系方式,之后转入QQ、微信、电话等方式进一步交流。

  2.简单了解说危害?看病岂能如此糙。在线咨询以医生的名义解答患者问诊,仅仅依靠患者简单的口述病情就能下结论,并且将病情的危害严重化。例如: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产生更加难以治愈的并发症,从而放大患者的心理恐惧,让其更容易相信“医生”的话。

  3.公立医院无疗效?推销医院才糟糕。在线“医生”在咨询回复中往往否定公立医院的疗效,称其不如专科医院。其实所谓的专科医院多为私立医院。一些患者对病情羞于启齿,所以到网上咨询,这就让“医托”有了可乘之机。

  4.权威医生来坐诊?自行包装别当真。“医生”称药物对病情没有作用,鼓吹自己的医院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治疗方式和仪器,还有专家坐诊。其实这些所谓的知名专家、独立门诊,都是医托公司自行包装的,有些甚至都没有执业资格证。

  5.费用低又不复发?没病也能瞧出啥。“医托”声称治疗费用低,治疗时间短,无副作用,恢复时间短,且一次性根治,不会复发。事实上,这些私立医院很多都没有看专科病的资质,根本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温馨提示

  “网络医托”愈演愈烈,严重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在此,我们提醒广大患者朋友,在就诊时,需“望闻问切”,才能“药到病除”。

  一、“望”:一定选择正规医院。看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不要轻信网上的陌生人随意给出的建议和意见。正规医院在机构资质、技术人才、专业设备等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是值得信赖的。

  二、“闻”:积极汲取多方意见。对比正规医院和私立医院可以发现,私立医院往往页面广告和宣传较多,会有很多咨询的小窗口,夸张疗效和成功案例也较多;而正规医院往往宣传较少,大多只是介绍基本信息、科室以及硬件设备等内容。多听取周围人的意见也可以帮助您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问”:不明地方一定要提。对于“网络医托”,患者往往由于看病心切,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让骗子有机可乘。其实,只要明白了上面所说的骗局,在咨询时多问几个问题,“医托”往往就会觉得您并非轻易上当之人,减少了被骗的风险。

  四、“切”:发现问题及时维权。一旦被骗到一些小的机构去看病,可以假称身上没带钱,找机会离开。如果明显感觉受骗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建议保留证据,并迅速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查处,维护自身权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城治
   第07版:安全生产月
   第08版:防诈
小心“网络医托”
致富信息莫轻信 邮购汇款要小心
广告
丰台报防诈08小心“网络医托” 2024-06-19 2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