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书香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卢沟桥,一座不朽的桥
  ◀卢沟桥上的石狮。

  ▲“卢沟桥事变”日军炮轰宛平城时留下的弹坑。

  卢沟桥历经八百多年沧桑岁月,是集科学、历史、文化和艺术于一身的国之瑰宝。

  石狮惟妙惟肖,样貌、姿态各不同。

  远望卢沟桥。

  宛平城。

  编者按

  2023年以来,区文联及区作协紧紧围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精华区建设和推动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主题片区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以及丰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北京作协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相关区作协合作开展了“山河永定·丰宜福台”主题征文创作活动,约请区内外知名作家到我区深入调研采风,形成一批优秀散文作品。本报陆续刊登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第一次知道卢沟桥,是在1974年冬天那个寒冷的深夜……

  那年,从冀南平原入伍的我们,在经过三天三夜野营拉练之后,部队的军用大卡车到宿营地接了我们。12月28日夜,大约二三点钟的样子,我们乘坐的军用大卡车突然停在一条坑坑洼洼的南北土路上。“下车!”那个山东籍班长大声命令道。我们正睡得迷迷糊糊,听到喊声,都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个连滚带爬地跳下了车。“北京到了!”班长一副自豪的样子说。我们这些新兵蛋子(老兵对新兵的称呼)都来自农村,对北京充满了神秘感,顿时我们一下子来了精神,好奇之心使我们忘记了寒冷,一个个东张西望,都想看看北京到底是个啥模样。怎么没有高楼大厦呢?我心里说。天上没有月亮,周围也没有一丝光亮,眼前似乎是一片荒郊野岭。此时汽车发动了,汽车的大灯一亮,班长向西指指说:“看!卢沟桥!”我们顺着班长指引的方向望去,隐隐约约看见一座桥,至于是木桥、铁桥还是石头桥,没看清楚,只记得卢沟桥三个字。当时我心里说,不就是一座桥吗?有啥稀罕的。多少年后才知道,卢沟桥可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桥,只是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罢了。

  后来了解卢沟桥,是从一本书开始的。该书的开头这样写道:卢沟桥上的石狮一共485只,可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有484只。那一只狮子呢?要解开这个谜团,长篇纪实文学《睡狮怒醒——枪响卢沟桥》作了详细诠释。该书的作者就是著名作家王宗仁。

  那是在一次文学笔会上,王宗仁老师送给我一本由他亲笔签名的书,书名叫《睡狮怒醒——枪响卢沟桥》。王宗仁是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原主任,也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并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读了该书才明白,《睡狮怒醒——枪响卢沟桥》详尽生动地记述了“卢沟桥事变”的全过程,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国民党29军一批上至军长师长下至普通士兵的形象跃然纸上……

  书中不乏类似的描述:第29军副军长秦德纯说,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县城,不准日军一兵一卒进入,不能放弃一寸国土。卢沟桥和宛平县城就是29军官兵最光荣最重要的基地,要与城池共存亡。

  佟麟阁,第29军副军长。卢沟桥事变时,他率部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7月28日,北平城外南苑的第29军司令部遭受日军猛烈攻击时,他奉命向大红门转移突围中遭到日军包围。激战中,佟麟阁头部、腿部严重受伤,壮烈殉国。

  赵登禹,时任第29军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与日军血战6小时,以身殉国。

  第29军37师11旅旅长何基沣说,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中国的军队也是不好惹的!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让人践踏!

  金振中,时任第29军110师219团3营营长,在奉命接替卢沟桥和宛平城防务时提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以此激励官兵。在卢沟桥事变的7月8日晨至11日,他指挥三营全体官兵先后击退日军5次进攻,11日凌晨2点,他亲自率领敢死队在收复铁路桥东端阵地时被隐藏之敌击伤……

  《睡狮怒醒——枪响卢沟桥》的结尾这样写道:卢沟桥上的一只石狮子随着一声枪响栽下,它不会消失。大地是它的母亲,她会紧紧地搂抱着它。

  一只倒下的石狮,一座愤怒的石碑。它身上记载的不仅仅是强盗的罪恶,还有中国人的辉煌。

  这就是真实的卢沟桥事变。

  前不久,应约专程来到卢沟桥。那日,天空湛蓝,白云悠悠,卢沟桥上一派祥和景象。桥南侧,在一尊因风蚀表层剥落严重的石狮子前,一群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聚精会神地聆听一位老爷爷讲述卢沟桥事变。再往西,几十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正在举着右手宣誓。漫步在卢沟桥上,脚下是凸凹不平的石桥面,眼前是被几百年风雨侵蚀的石狮子,当年日本侵略者留下的弹痕依稀可见,扶栏远眺,五味杂陈,不知是感叹,还是愤慨,时而走走停停,时而陷入沉思……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建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因其横跨卢沟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它位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之上。桥长266.5米,宽9.3米,整个桥身为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其以结构精巧、艺术精湛、坚固耐用、造型优美而著称。谁能想到,古时候劳动人民竟如此之聪明智慧,能把一座过河之桥建得如此之美,实属罕见,难怪七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游家马可·波罗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单就造桥而言,其技术含量之高令今人也惊叹不已。

  将近五百年之后的1669年,毁于洪灾的卢沟桥重修时,清康熙帝下令在桥西头北侧立碑,碑上记述了卢沟桥重修的全过程。在桥东头北侧,有一座蟠龙盘踞的汉白玉宝柱,在中间竖立的石碑上,刻有1751年乾隆帝题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至此,卢沟桥又增添了几分浪漫而又神秘的色彩。当然,“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了。

  历史上,这座横跨于卢沟河上的宏伟建筑,担负着沟通长城内外、连接京畿出入的交通重任,是西部和西南部进入京城的必经之路。而当时在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的情况下,那些进京的官吏、商客和赶考之人,以及游玩的文人等,都要在卢沟桥附近驻足歇息,可见当年卢沟桥的重要性与繁荣就不言而喻了……

  说起卢沟桥,不得不说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且一句耳熟能详的歇后语,似乎比卢沟桥的名字还响亮,那就是: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

  在卢沟桥面两侧总共有281根望柱,望柱上有几百只石狮子,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或蹲坐、或低头沉思、或在母狮怀里熟睡、或脚踩绣球、或嬉戏玩耍,热闹极了,但如果你想知道它们的准确数量,就是一件难事了。其实,卢沟桥上的狮子,初建时记载为627只,只是前后跨越800多年,因战争和自然灾害,卢沟桥的石狮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后经历朝历代的多次修补,才有了现在这个样子。那么卢沟桥上的狮子到底有多少呢?据权威部门统计,现在卢沟桥上的狮子共501只,其中保留下来的金代石狮子只有1只了,而最年轻的石狮子是1988年因遭雷击而毁坏,于1997年修复的,算起来这只狮子才27岁。卢沟桥的建筑之美,历经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等时代,充分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经济状况、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古代建筑讲究大气、对仗、美观,但建设如此美不胜收的卢沟桥,不仅耗工耗时,还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而那些能工巧匠们不惜使尽浑身解数、绞尽脑汁,或独出心裁、或另辟蹊径,都希望他们设计的建筑能够千古流芳,因为那是进入京城的门户,皇帝也希望他的臣民们出入平安吉祥,同时也具有国家平安的象征意义。不像现在有的城市,建筑简直是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特点,不是火柴盒,就是豆腐块,看了不想再看,去了不再想去,实在让人难以记住……

  从桥上向北望去,不远处是一座横跨永定河的铁路大桥,朋友指着一列正徐徐驶过的火车说,这就是平汉铁路。当年卢沟桥事变,那里的战斗最为激烈……此时我想,真正出名的不是“卢沟晓月”,也不是望柱上精美的石狮子,而是那场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美丽雄伟的桥,竟然被日本侵略者糟蹋得体无完肤,千疮百孔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先后占领我国东北、热河和察哈尔等省,并继续向南逼近,企图占领华北地区,并从东、北、西三面对北平形成了包围之势,但要占领北平,就必须从进攻卢沟桥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以一名士兵丢失为借口,强行进宛平城进行搜查,被国民党29军拒绝,以此展开激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爆发。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共中央就通电全国,向全国发出抗战宣言,从而筑成了中华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谱写了一段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全民族抗战史……

  在卢沟桥头的殊死战斗中,不乏共产党员的身影,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不惜洒下自己的鲜血和生命。1937年7月8日,29军3营10连1排排长沈忠明,在坚守回龙庙和卢沟铁路桥阵地时,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最后光荣殉国,年仅27岁。他是在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有关资料显示,在卢沟桥抗战过程中,在29军中,共产党员就达数十人之多……

  经过八百多年风雨洗礼的卢沟桥,已不再是任人蹂躏和宰割的羔羊,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它以更加伟岸的雄姿,巍然屹立在美丽的永定河上,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续写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将震惊世界。是的,中国这头雄狮已经醒来,而且一天天发展壮大。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势不可挡!

  如此看来,卢沟桥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建造精美和充分体现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桥,还是一座闪耀爱国主义精神的桥,一座不朽的桥!

  来源: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曹桂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城治
   第07版:书香
   第08版:安全
卢沟桥,一座不朽的桥
丰台报书香07卢沟桥,一座不朽的桥 2024-07-05 2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