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宛平史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卢沟桥 宛平城
  宛平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雕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抗击日本侵略的最主要国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岁月里,留下了许多令后人缅怀、瞻仰的抗战纪念地。在这些纪念地中,位于丰台区的卢沟桥、宛平城毫无疑问占据重要位置。

  卢沟桥畔抗战馆

  位于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平的咽喉要道。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卢沟桥即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不顾生死,为保卫河山浴血奋战。在民族存亡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

  卢沟桥、宛平城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爆发地,196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卢沟桥文保所建立,但规模较小。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右翼势力不断跳出来否认日本侵华历史,激起了全中国人民、世界各地爱国华人和东南亚人民的极大愤慨。在这种情形下,很多来卢沟桥参观的人都认为: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全面奋起抗战的起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大影响,这里应有表现全国抗战的纪念设施。

  1982年5月,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的女儿宋景宪回国并专程前往卢沟桥参观,第二天,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接见了她。宋景宪提出建议,应在卢沟桥建立抗日战争纪念馆。邓颖超当即表示同意,认为纪念馆应该建大一些,虽说国家经济还有困难,但还是要做这件事的。此后,中央和北京市的领导多次到卢沟桥视察。

  1983年4月25日,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名向国务院上报《关于修复宛平县城墙和筹建七七纪念馆的请示》,指出:宛平县城位于卢沟桥头,东城门南北两侧的城墙上,至今仍留有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累累弹痕。现城墙基本完整,是北京郊区县城城墙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宛平县城是七七抗战的实物例证,修复比较容易,同时与卢沟桥联结为一整体。以桥、城为中心,绿化整理附近有关地带建立七七纪念碑,在适当地方竖立几个雕塑,在当年作战的地方作出适当标志,可形成一个既有文物古迹,又有政治历史意义,还有山有水、环境优美,具有旅游价值的游览胜地。为此,建议修复宛平城两座城门楼和城墙,筹建七七抗战纪念馆,陈列有关抗日战争的文物史料。

  1984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备委员会成立。1986年7月7日,抗战馆奠基仪式在宛平城内隆重举行。主体工程有了眉目后,大家认为由邓小平同志题写馆名比较合适——他既是我党我军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又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并且在抗日战争中也是主要指挥员之一。小平同志知道后欣然同意,题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馆名。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小平同志题字时,像小学生完成作业一样认真,反复写了多次,直到满意为止。

  1987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爆发50周年,抗战馆于当天正式对外开放。抗战馆沿宛平城内东西大街坐北朝南,周边是以明清风格为主体的仿古建筑,正前方为和平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高达14米的国旗杆矗立在广场北侧。覆以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馆外墙与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的锻铜大门,使纪念馆尤显肃穆、庄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二级平台上安放着质地为锻铜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在此设立这一永久性纪念设施,是为了让人们永远铭记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英勇献身的先烈,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人民为了追求和平正义、捍卫民族独立自由而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是为了让人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抗战馆现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100平方米,陈列面积13590平方米,历经1997年、2005年、2015年三次改造,实现了三次大的飞跃。现存馆藏文物30000余件(套),其中一级藏品达百余件(套)。

  展览坚持用史实说话、用事实说话,以珍贵翔实的历史文物、照片及视频资料为主体,深入挖掘真实感人的抗战故事,直观展现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光辉历史。展览立足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全景式展现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英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大力支持。展览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将中国抗战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背景下,突出表现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宛平城外雕塑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位于宛平城与京港澳高速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带,北倚宛平城墙,西临卢沟古桥,距市中心约15公里,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配套工程。

  1995年,为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缅怀民族英烈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勿忘国耻、珍爱和平,经中央批准,北京市委、市政府在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地总体规划纲要》,决定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宛平城的南面建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1995年7月7日奠基,2000年7月竣工,8月1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

  雕塑园占地20公顷,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雕塑群区、中心广场、石鼓园、绿林、宛平城墙等主要景区组成。其中,中心广场占地2500平方米,是与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同一轴线上的纪念性园区。设计者将它设计为下沉式,是为了营造一种沉静、肃穆的向长眠于地下的抗战英灵表示敬意的氛围。广场由花岗岩铺砌成精美图案,选用的石材来自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高高耸立在雕塑园中心广场上,碑高15米、宽8米、厚6.6米,由298块花岗岩和压碎的侵略者战争武器残骸铸铜雕塑组成。巨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锈迹斑斑的武器残骸展示着侵略者的下场。纪念碑寓意着正义必胜,一切侵略者必然失败,具有强烈的纪念性、艺术性和时代性。

  雕塑群区占地22500平方米,摆放着38尊柱形铸铜雕塑。每尊雕塑直径2米、高4.3米,重6吨。群雕以国歌为主线,以中国传统碑林形式布阵,借鉴中国传统雕塑形式创作,营造庄严、坚实、凝重的总体气氛,展示了中国人民激荡国魂、慷慨悲歌、奋起抵抗、不忘国耻的深刻寓意。群雕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过程,分为“日寇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正义必胜”四个部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贯穿全园的母亲河——“黄河”,是由21681个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的长660米、宽2米的黄河形状的甬道,共有九十九道弯,辅以红绿相间的花卉植物,象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园内绿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中绿林面积为9万平方米,种植树木3万余株,包括雪松、白皮松、合欢、银杏、珍珠梅、连翘、西府海棠等数十种乔灌木和名贵草坪,绿树红花相映成趣。雕塑群区周围密种的绿墙,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增加了雕塑园的凝重感。在以常绿树的深色为基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红白两种色调的落叶乔灌木,为园内整体景观增色不少。白花纯洁高雅,象征烈士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表达了对抗战中牺牲的英烈的追思与悼念;红花鲜艳夺目,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抗战雕塑园无论是整体建筑布局、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还是使用功能,都表达同一个主题:“缅怀先烈,强国兴邦,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国家抗战纪念地

  卢沟桥、宛平城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地,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顽强战斗的伟大精神;抗战馆记录着斗争的英雄史诗,收藏着无数抗日英烈的珍贵文物。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东京时间),同盟国联合受降典礼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政界与军方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签字投降后的第二天即9月3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而载入史册。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这是中国首次以立法形式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4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位于丰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宛平城、卢沟桥入选。

  2014年7月7日,首都各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集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1000多名各界代表一起参加纪念仪式。习近平同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国民党老战士林上元,以及两名少年儿童一起,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卢沟桥、宛平城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作为国家抗战纪念地,担负了传播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促进世界和平的重任。这里将建设成为国家纪念抗战胜利及全民族抗战爆发活动中心、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展示中心、中国抗战史料收藏和研究中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对外宣传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多的精神支撑。

  来源:《丰台史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城治
   第07版:书香
   第08版:宛平史话
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卢沟桥 宛平城
丰台报宛平史话08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卢沟桥 宛平城 2024-07-08 2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