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陪伴学生成长”作为育人理念
2012年,孙默开始担任班主任。在她的班级,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默姐”——她就像亲姐姐一样,温暖陪伴着每个学生成长。即使学生毕业了,孙默的陪伴也还在延续。
2021届毕业班中有一名男生,父母双亡,性格桀骜。曾因休学一年,与孙默有着四年的师生缘分。高考前夕,孙默观察到这名学生闷闷不乐,立刻想到他没有家长陪同过成人门、行成人礼。因此,借着答疑的机会,孙默主动提出和他一起行成人礼。这之后,这名男生一直将她当作亲姐姐。高考出分后,她又学习填报志愿、辅导学生报志愿,最终这名学生被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考虑到他在大学生活中的不便,孙默还会到校关心他的生活起居,让他一直感受到亲情的陪伴。
采访时学生告诉记者,在孙默老师的班级中学习和生活,不但有家庭的归属感,更有超越家人的理解和信任。家长也说,孩子在孙默老师的陪伴下成长,很安心。
将“每个学生转化成心中有光的人”
作为育人目标
2022年初,孙默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突然失去了父亲。其母打来电话时已经泣不成声,她立即安抚好电话那头的妈妈,再跟学生说明情况,并给学生打车送到家。失去亲人的打击让该学生性情大变。为舒缓其压力,孙默每周都拿出一定时间单独与他聊天。不仅如此,她还单独联系学生母亲,倾听家长心声,给予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助母子度过家庭变故的磨合期。
从巨大的打击中走出来以后,学生感慨地跟孙默说:“特别感谢您让我理解了妈妈的不容易,以后我要学着照顾好她,更要在学习上争气!”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2015届孙默的班里有学生确诊了精神类疾病,考前压力大就发泄在父亲身上,导致父亲不敢回家,孩子长期独自生活。孙默得知后就包揽了这个学生的晚饭和换洗衣物。如今,该学生进入了理想的一本院校,病情控制稳定,毕业后顺利就业。2017届孙默带的班底子相对薄弱,她一直关注着这届毕业生们的就业情况,并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为有需要的学生介绍兼职。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孙默深知学生有多么需要阳光——要让他们生活得有希望,既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又要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让光明从内心升起。
将“做学生身边的好榜样”
作为育人方法
在2019年至2022年,孙默经历了两次住院手术和一次膝盖骨折以及多次用嗓过度引起的失声,但她没有耽误过一节课。在嗓子完全失声的时候,她就用纸笔写字、用实物投影打出字来跟学生进行即时交流。
为了不影响班级管理,她申请住在学校临时宿舍。运动会前夕,为了训练入场式队形,她跟随学生队伍长时间拄拐走动,导致骨髓水肿、骨骼接缝错位,至今没有完全痊愈。她的一举一动被学生看在眼里,大家也默默学习她坚强的精神。线上学习期间,有学生陆续发烧,但没有一个人请过假。她心疼孩子们想让他们多休息,学生却说:“您发着烧、拄着拐都能上课,我们听课还怕什么辛苦!”孙默明白,学生已经把她钢铁般的意志当作成长路上做人做事的“模板”。
在学校里,孙默是化学组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的第一人,也是在教育教学核心期刊发表专业性论文最多的人。学生以她为榜样,也立志成为科研人才、教育人才。在工作外,她还将公益事业当作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以她为榜样,也成立了团员为首的志愿队,平时在校园擦石凳,周末回社区服务孤寡老人。
(丰台教育)
人物名片
孙默,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高中化学教师兼班主任,多次获得丰台区“优秀班主任”“最美园丁”“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锋”“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自2018年7月起,孙默被“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聘为化学学科两端式生态课堂课例展示授课专家;2018年9月被“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聘为教研中心组成员;2020年12月起被“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聘为中学教师“命题专家库”命题专家。她撰写的教科研论文也多次发表于化学类核心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