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怡飒 通讯员 季虹)近日,由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一协同组联合主办的“协同创新、洞见未来”2024年科学集训营在北京十二中科丰校区拉开序幕。活动共持续一周时间,来自第一协同组的全国20所中小学校二百多个孩子齐聚丰台,他们听讲座、学编程、做纸飞机、观测月球……携手共度科技范十足的七彩夏日。
5个小班同时开课
“纸飞机”课堂热闹非凡
经过简单的开营仪式后,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拥抱知识的海洋。
在天文与鸟类观察课程,一名“小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为集训营的小学生们讲解如何“观鸟”,他是来自十二中的一名初一志愿者,一直以来对观鸟有浓厚兴趣,此次他主动报名参与集训营,与小学生互动。
走进隔壁的编程教室里,紧张激烈的氛围扑面而来。这里的孩子面对面围成了一个个小组,他们人手一台电脑,紧张地操作着一款闯关游戏。但与平时游戏的操作方式不同,想要让游戏里的人物动起来,必须手动输入相应的代码,而不是敲击左右键盘,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新鲜有趣。
还没走到学校演播厅,记者便听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孩子们正在争先恐后地“放飞”手中的纸飞机,每当飞机飞得又远又高,便会听到一阵欢呼雀跃,“空气动力助你翱翔——从纸飞机开始”集训课堂正在进行。经过一番激烈的比拼,三年级马毓臻的纸飞机夺得了冠军。
走出教室 探索自然奥妙
7月16日上午,孩子们满怀欣喜踏上了外出观测实践点——北京南海子公园麋鹿保护区。他们参观了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展馆室内展厅布置了“麋鹿东归”“世界之鹿”、“麋鹿传奇”三大基本陈列,以及麋鹿传奇经历、历史文化及世界鹿科动物的自然百科、生态故事。
随后,孩子们来到户外科普栈道亲身实践,用望远镜观测在水边休憩玩耍的白鹭、灰鹭、绿头鸭、麋鹿等等。北京动物园的专业老师为同学们带来《探寻食草动物角的秘密》,老师用实物标本为大家讲解不同动物的角的形状、分类、结构和用途,鼓励孩子们大胆提问。
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专业老师从专业角度为同学们讲解麋鹿的种属、麋鹿王的荣耀和麋鹿的历史故事,最后通过带领同学们制作鹿角发卡的小活动,号召同学们成为“小小麋鹿保护者”。
7月17日中午,烈日当空,同学们共同观测太阳黑子和日珥现象。他们手持望远镜,化身为“小小天文家”。夜幕降临,同学们带着对月球的好奇和期待,围坐在幕布旁。当望远镜对准月球,嫦娥三号着陆地点——虹湾,清晰地呈现在幕布上时,现场爆发出了阵阵惊叹声。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看到月球的表面,感觉月亮仿佛触手可及。
吉林油田钻井小学五年级的杨明钺一直对天文有着浓厚兴趣,他最喜欢观测月球的环节。“这次的旅程真让我大开眼界,我对天文更感兴趣了。”杨明钺说,一周的集训即将结束,他将和老师同学一起返回吉林,也会把这段难忘的旅程铭记在心。
据悉,第一协同组成员校来自北京、天津、沈阳、铜川等20座不同城市,他们通过跨区域协作,形成横向联动的创新育人模式。未来,成员校将继续挖掘组内特色文化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融入跨学科课程和项目式教学课程,协力打造既能满足共同基础,又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分层分类的科学教育课程,为孩子们的多彩童年注入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