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怡飒)近日,北京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464号委员提案办理答复交流会暨丰台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在北京十二中开展,答复会的主题是“关于提高京津冀中小学AI教育创新性”。来自提案委员单位、北京市政协提案委、“模拟政协”师生代表、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区政协提案室、提案答复单位、丰台区中小学的80余人参会,共同观摩见证了提案答复会的全过程,聆听中学生积极建言献策的“雏鹰之声”。
与专家共商议题 学生频出“金点子”
活动中,市教委等相关单位汇报了第1464号提案的办理过程与答复意见。提案答复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今年1月收到提案后,各答复单位成立答复小组,对议题讨论研究。活动现场,各负责人围绕“人工智能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如何让人工智能‘以智助学’、人工智能在教学运用中的特点”等话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建立了“京津冀教育协同数字平台”,平台支持京津冀三地教研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共享数字资源、优秀课例、教育工具等,开展跨区域教研活动,可实现多地多校多级教研员和老师“同上一堂课”。负责人说,平台支撑数字化、智能化、跨区域协同教研,将助力提高京津冀中小学AI教育创新性,让京津冀优质资源共享跑出“新速度”。
在提案交流环节,来自北京十二中的李时宇、李田润、梁梓峰三位高二学生针对专家答复道出了自己的疑问。李时宇是亲身参与了北京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观摩娃”,从提案发起、审理、立案,再到答复,他一直参与其中。李时宇结合自身遇到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提出了担忧:“在人工智能与传统教学模式快速迭代之时,作为学生应该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积极拥抱创新,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提案答复单位根据各平台应用场景解答了他的疑惑,表示要对人工智能保持包容审慎的态度,实现智能与教学互促。
随后,来自北京市政协提案委等单位的专业老师带现场40多名孩子观看了提案视频,了解了关于政协提案的相关知识。一份好的提案是什么样的?提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办理提案的方式有哪些?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孩子们对政协提案有了清晰的认识。
聚焦身边事 “雏鹰建言”在行动
此次提案的议题是如何产生的?李时宇告诉记者,“关于提高京津冀中小学AI教育创新性”的议题由他和社团同学共同发起,“我在学校加入了模拟政协相关社团,一直在参与模拟提案的撰写。2022年,ChatGPT的爆火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于是我们结合平时的学习场景提出了此议题,并于2022年6月到2023年12月完成了提案撰写。”在专家、老师的帮助下,此素材形成正式提案,被带上了北京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获得了立案。李时宇和他的同学们也有机会观摩政协会议全过程。
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为何能成为市政协会议上的“常客”?早在2010年,张毅等三位市政协委员共同发起了“雏鹰建言”行动,引导青少年聚焦身边事物、关注生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3年,张毅等人将3000余份中小学生的建言带到北京市政协会议上。自此,学生建言就成为市政协会议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政议政从娃娃抓起。近年来,丰台区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落实“雏鹰建言”行动,各中小学积极鼓励“雏鹰”们参与“雏鹰建言”推进现场会、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等,为他们搭建参政议政与协商民主大舞台。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和李时宇、李田润、梁梓峰一样优秀的小小建言者,他们正用智慧的力量为丰台区乃至全市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