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乃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密切相关。丰台区自2023年实施“倍增追赶、合作发展”行动以来,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强基工程”,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着力满足辖区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和需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当今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对教育事业适应时代需要,大幅提质增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建设教育强国步伐加快,特别是国家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的推进实施,彻底改变了旧有更多关注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在真实情景中学习与运用知识,培养高阶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但囿于丰台基础教育历史及现有条件,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校科技教育开展面临困难。随着中考改革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需要,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对了解、接触科技发展新趋势、新成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二是学生阅读活动开展资源有限。目前虽然每所学校都设有图书馆,不少学校还设有班级图书角,但图书数量大多不够丰富,只能满足基本办学需求,且更新频次及更新数量较少甚至常年未得到更新,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元的阅读需求,也制约了阅读氛围的营造和活动的开展。三是校外活动基地未能充分发掘。丰台区域内文化、科技资源较为丰富,科技、金融、文化类创新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应该可以提供相对丰富的教育支持资源,但因受管理事权、考核激励等体制机制因素影响,这些潜在的教育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
【建议】
完善资源开发机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可谓是全民工程,需要全社会协同推进,共同构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议落实基础教育“强基工程”关于协同发展的改革要求,由相关区领导牵头,组建由区科信局、区文旅局、区科协、区文联、丽泽商务区管委会、丰台园管委会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各街镇组成的工作小组,建立梳理、挖掘、统筹辖区科技、文化等各类资源的工作机制,对接教育发展需求,满足学校办学需要。
建立资源供给基地。在深入调研、梳理辖区内科技、文化等资源的基础上,吸收借鉴现有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工作经验,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与资源供给能力,建设若干校外教育基地,由学校与基地联合开发有关教育教学课程和活动。比如,动员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企业开放日活动,既可为学生提供更前沿、更高端的科技体验,又可利用企业内科学家、名校毕业生等高端人才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再比如,建立辖区内图书馆、书店与学校的联动机制,适当增加学校书籍流动,并定期利用馆店或学校场所联系出版社邀请作者、专家进行现场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推动全民阅读开展。建议第一期建立各类社会教育资源供给基地100个。
完善鼓励支持政策。由工作小组统筹,对于建立资源供给基地的相关单位,完善考核管理特别是鼓励支持政策,根据其所承担的工作量以及资源提供的质量、效果等,在每年的教育工作会上对贡献突出单位给予表彰,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并对该单位在人才引进、公租房配给、骨干员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激励更多单位参与资源提供,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氛围。(教育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