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色珍 记者 付善元 姜灏)10月15日下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继续走进丰台南中轴地区,百余名中央及地方媒体记者先后来到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和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实地感受丰台区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成果。
第一站是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这里曾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交易中心之一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历经4年疏解整治,2021年大红门服装商贸城正式关闭,2023年华丽变身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园区已吸引270多家企业入驻,涵盖集成电路、数字人、智能交互设备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正在逐步打造首都南部的数字经济新地标。”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福介绍,目前,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已全面开园,并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入驻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的北京恒升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地铁运营指挥调度平台的大屏幕上,地铁列车的运行位置能够实时更新,安保人员的岗位情况也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确保整个地铁系统的运行状态尽在掌握。”北京恒升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政企事业部总经理李文龙向记者展示了基于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打造的地铁站点智慧运营系统。据了解,这套系统已经在地铁昌平线和15号线应用,后续还将应用于地铁12号线和3号线。除此之外,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还展出了裸眼3D技术、绿幕拍摄技术等高新技术。“原本熙熙攘攘的服装市场,如今成为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科技园。”记者们纷纷感叹。
随后,记者们来到了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由原福成大厦升级改造而成,是全市首个将“疏整促”腾退空间转换为政府便民服务空间的项目。自2021年4月开厅以来,中心聚合了23个专业分中心和45个区级部门,提供1500余项服务事项,实现了企业开办、房屋买卖、医保社保、护照驾照等事项集中至“一门”办理,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有效破解了企业群众办事“到处跑、来回跑”难题。在一层24小时“不打烊”自助专区,记者们体验了市、区两级综合事项自助机、驾驶员体检机等设备,通过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可以实现在“全天候”即时查询、申报和智能审批等功能,居民可以随时随地来这里办理业务。
近年来,丰台区以数据赋能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在6层智慧政务数据中心,记者看到大屏幕上各类政务服务数据清晰可见,不断跳跃的数字彰显丰台区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刘楣介绍,中心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出全市首批区级、街镇级电子证照“一码调证”应用场景,实现20类电子证照在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90个重点领域的“免提交”,现已累计调用超1800次,位居各区首位。同时,全区在餐饮店、超市、便利店等40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涉及14个部门、133个证,改革后共计压减材料135份,办理时长平均缩减47%。
南中轴地区管委会副主任安静表示:“如今,南中轴地区蓬勃发展,正在打造引领首都南部崛起的生态轴、文化轴、发展轴。南中轴是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南部新区的重要走廊,我们持续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促进首都文化和国际交往功能有序落位,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重大项目在南中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