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中,有一份刊物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工人阶级前行的道路,它就是一度以长辛店铁路工人会名义出版的《工人周刊》。《工人周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指导工人运动的刊物之一,以其坚定的立场、丰富的内容和激昂的精神,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持续出版时间较长的刊物之一,办得可谓是生机勃勃、精神抖擞。
1921年四五月份,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讨论如何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决定创办《工人周刊》,介绍工人运动的状况和经验,启迪工人的阶级觉悟,推动工人运动。《工人周刊》以工人周刊社的名义对外发行。该刊坚持“为工人阶级的喉舌、为工人阶级呼吁”的办刊定位,创刊号上有宋天放手书的“工人阶级第一种自己的新刊物”等口号。罗章龙在发刊词中指出《工人周刊》“是广大工人阶级的喉舌,将为保卫自身的权利而说话”。工人周刊社下设编委会,先后由罗章龙、吴汝铭、李菩元任主编,李大钊、宋天放、高君宇、何孟雄等参加编委工作。编委会下还附设有“劳动通讯社”,在各地招聘通讯员和特约记者。刘少奇在安源领导工人运动时曾受聘为《工人周刊》的特约通讯员。他曾两次给主编罗章龙写信,对办好《工人周刊》提出建议,并组织安源工人俱乐部多次给《工人周刊》捐赠印刷经费。信中提到:“《工人周刊》虽然是北方分部的机关报,但不要把目光放在北方,应该发表一些全国各地的工运消息,以全国工人为对象。”“报纸一定要办下去,千万不要停刊,不要脱期,售价也不要提高,提高了工人买不起。”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前身)。10月,《工人周刊》成为中共北京地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联合机关刊物,并逐渐成为各地工人的指导机关和中共北方区委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在工人中的代称。1922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由上海迁至北京后,《工人周刊》成为书记部机关刊物。
1924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铁路工人的群众团体——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工人周刊》改为总工会的机关刊物。1926年底,《工人周刊》被军阀政府查封,从创刊到终刊,共出版了137期。
《工人周刊》在版期间,发行范围不断拓展,先后在北京、郑州和天津等地发行,每期2000—6000份,最多时达2万余份。《工人周刊》还通过铁路工会寄往全国和国外,发行至东南亚各国、法国以及苏俄赤塔、海参崴等地的华工中间,很受工人们欢迎。
《工人周刊》的文章在工人中极有威望,并受到各方赞誉,认为它“办得很有精神”“是全国劳动运动的急先锋”“是为全国铁路工人谋利益的”。1921年7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共产党》(第6号)报道长辛店工会成立情况:“该工会现在办了一个《工人周刊》,已出版六期,办得很有精神,他们的努力,实可令人佩服,不愧乎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评价道:“要知道华北劳动界呼声的,不得不看《工人周刊》,要调查华北工厂农村等详细的,不得不看《工人周刊》;这是他们自己的刊物,他们的定报和通讯处是:直隶长辛店劳动消息团体,现已出版至第十期,每期铜元一枚。”
《工人周刊》积极报道全国工人运动情况。每次大罢工发生时,《工人周刊》都全面予以反映,同时号召各地工人团结起来,声援罢工斗争的工友。陇海铁路工人罢工、香港海员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以及京绥、正太、津浦、道清、粤汉、京奉等各条铁路的罢工斗争,《工人周刊》都做了详尽报道和声援。
对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工人周刊》及时全面报道,尤其是1921年11月至1923年2月罢工高潮的规模和声势,反映了工人运动从以改善生活为主的经济斗争到反军阀、争自由的政治斗争的转变过程。
1921年11月20日,陇海铁路工人罢工爆发。千里陇海铁路全线停运。《工人周刊》第18—30号,连续报道了罢工情况,并发表评论,号召各路工友急起援助。
《工人周刊》第19号《各铁路工友应急起援助陇海铁路罢工》详细描述各铁路工友援助陇海铁路工人罢工的情况,并表达了援助别人就是援救自己的思想。文中指出:
各铁路工友应急起援助陇海铁路罢工。这次陇海全路工友罢工的举动,是为铁路工人争人格、争生存的最大关头。本来无论何处工友都应该向他们表十二分的同情,然最当急起援助的便是铁路工友。因为他们这次的起因是受总管虐待、生活不安等等。这些事既可在陇海铁路发生,也可在京津、京奉、京汉等处发生。外路工人如果今天袖手旁观,往后这些虐待轮到自己的时候,也会无人帮助你们了。所以现在表面上虽是援救他人,实际却是为将来援救自己。也许因这次各路互助的声势,可以增加铁路工界的威权,使资本家畏惧,可以无形中消灭将来的虐待。那么,援助陇海罢工更是各路工人应该做的事了。
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罢工爆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工人支持下,罢工斗争坚持56天,取得最后胜利。在内地,长辛店工人首先发起组建“北方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工人周刊》不仅发表了《香港海员罢工的现状及各地援助的踊跃》《香港海员罢工快要得胜利了》《海员罢工之最后五分钟》等文章介绍罢工情况,而且对各地工人支援香港海员罢工的情况进行系列报道,彰显中国各地工人之间深厚的阶级感情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工人周刊》深知工人阶级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权益。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让广大工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工人周刊》作为“工人阶级的喉舌”,在报道各地工人运动的同时,积极对工人进行阶级教育,唤醒工人的阶级觉悟,呼吁工人阶级开展斗争。它不仅是工人阶级的精神食粮,更是他们在艰难岁月中的依靠和希望。
《工人周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真正的朋友。第29号刊发了何孟雄的《谁是工人之友》一文,文中明确告诉工人阶级辨别真假朋友的标准:
凡对工人运动具有极大热忱,肯为工人的利益牺牲地位、牺牲生命,不论经历什么痛苦都不退却,这种人才是工人之友。这其中世界最出名的莫过于马克思……他著有很多的书,能当工人革命的《圣经》。又同俄国的列宁……这类人才真正是工界的朋友。
文中提到的“肯为工人的利益牺牲地位、牺牲生命”,如马克思、列宁这类人,在当时的中国就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人。
“一齿一齿的齿轮,一条一条的条带,真像军营的杀人器具,又像地狱的刀山火山,稍不细心,挨着了,轻则血肉狼藉,重则不但性命没有了,连骨头都粉碎了”,《工人周刊》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是工人恶劣生活的根源。
“你们的胜利之母在联合,你们的生命寄在团体上面。假使一天没有团体,你们就一天没有生命”,呼吁工人只有团结才能战胜资本家和压迫阶级。
《工人周刊》以犀利的笔触、深入的调查和严谨的分析,揭示了工人阶级所面临的困境和不公。每一篇报道都像是一把利剑,刺破黑暗的现实,让社会的弊病无所遁形。它不畏惧权势,不为利益所动,始终坚守着为工人发声、为正义呐喊的使命,这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让《工人周刊》充满了正义的力量。
《工人周刊》是工人阶级的精神家园,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走在早期工人运动的前列,引领着工人阶级思想的进步,鼓舞工人阶级为实现阶级梦想,为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美好的社会,书写辉煌篇章!
文/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左曙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