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元培 姜灏)同仁堂品牌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55年历史。近日,记者走进丰台区永定门外南三环中路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公司”),实地感受、触摸企业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强劲脉动。
品种资源丰富 服务百姓健康
同仁堂科技公司是北京同仁堂集团旗下集产供销为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中药企业,常年生产蜜丸、口服液、浓缩丸、颗粒剂、片剂等24个剂型近300个品种,是中成药领域为数不多的“全能型”选手,年平均生产总量约1450万公斤,拥有20多条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线。
近年来,企业深入实施“大品种战略”,从心脑、肾病、补益、养肺、抗癌、儿药等群众不同用药需求出发,重点推出了25个大品种。心脑系列中的安宫牛黄丸、愈风宁心片、复方丹参片;肾病系列中的六味地黄丸等等,都是家庭药箱中常见药、必备药。企业丰富的品种资源储备和重点打造的明星单品,为精准满足不同患者的问药需求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同仁堂科技公司不断深化大健康产业布局,积极构建“非药板块”,阿胶食品、健康饮品、消杀产品、香产品、化妆品、鹿制品六大品类下包含单品数百个,与中成药板块形成了“一体两翼”的良好局面。
“不用费力剥,枇杷直接喝。”含30%枇杷原浆的枇杷露;在阿胶粉中加入大麦若叶、茯苓、黄精、红枣、葛根、山药、红豆等“药食同源”原料,推出有明确味觉识别特征的阿胶粉系列;鹿参蜜炼膏、鹿参苓圆玫瑰膏等“鹿翼方”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成为消费者补益“工具包”中的新选项。
(下转04版) (上接01版)
在个护领域,企业聚焦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建有17个品类,近180个单品。此外,企业还将制药的传统工艺和制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打造了百余款富有鲜明同仁堂中医药特色的香事产品。同仁堂科技公司具有“防、控、抗、养”功能的产品群正在加速扩充,始终致力于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与优质服务。
中医药文化进基层 播撒传承种子
“企业不仅是做药,更要承担起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责任。”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同仁堂科技公司以学校、社区为传播阵地,通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和“插旗行动”,让更多的人接触中医药、了解中医药、认同中医药。
记者了解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是从去年9月启动的公益系列活动,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中小学校和高等院校。通过开设中医药文化选修课、组织社团活动,邀请中医药大学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讲解,带着学生们做中草药香囊、中药代茶饮。将“寓教于乐”的理念贯穿其中,带领学生在中医药基础课程、“非遗”项目体验以及研学实践中亲身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首届“药植小达人”种植大赛是同仁堂科技公司“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组织的中医药文化类特色竞赛。组委会给学生每人发放了一个药用植物盲盒进行养护,鼓励他们通过写作文、绘画、拍照片、短视频等形式记录成长过程,最终评选出栽培大师奖、绘画创意奖、奇妙知识奖、最佳视觉展示奖等。“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有感知、有认识、有兴趣,在未来能够传承中医药文化。”同仁堂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企业还会针对青年群体的健康需求,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将产品融入其生活当中。“我们会和音乐节、篮球赛事合作,设置‘能量补给站’,让青年人了解同仁堂知名产品生脉饮在‘益气养阴’上的独特功效。我们针对当前职场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普及能够‘疏肝解郁’的养生小妙招,以及通过加味逍遥丸调养情志的用药常识。”同仁堂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插旗行动”走进社区、养老院,为百姓提供健康体检、用药咨询、免费义诊等惠民服务,让广大消费者在亲身体验、面对面咨询和竞赛游戏中,深入了解同仁堂产品及其背后的服务理念、中医药文化,有力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着力科研创新 成果加速转化
近年来,同仁堂科技公司持续保持对科研的高强度投入,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企业连续实施了多轮中成药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成果颇丰。“中药注射剂和有毒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中药丸剂生产过程关键技术工程化、自动化及应用示范”先后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
中药创新药芪参颗粒获临床试验批准、“生熟异治”中药饮片炮制及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药提取制剂连续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成果荣获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今年以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产线改造升级等领域又有多个创新成果落地。
中药提取制剂连续制造关键技术,已应用于以生脉饮为代表的液体制剂生产。目前,同仁堂科技公司液体制剂年产量近1.8亿瓶。据了解,这也是在中药制药工业领域首次实现中药制剂的连续生产。“我们通过布局优化,关键工艺环节、生产控制系统的开发,率先创建了适于中药提取制剂连续生产的闭环生产体系,实现了从原辅包出库、配液、灌装等9个生产单元的闭环流水作业,以及在拆包、洗瓶、灌装、灯检等14道工序上的自动化流水生产。”同仁堂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用了个形象的比喻:打通经络,相关产品的生产周期从原来“断线”生产模式的平均9天缩短到8小时。
聚焦产业重大问题,“生熟异治”中药饮片炮制及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着力阐明“生熟异治”中药饮片炮制原理及综合应用的策略,优化炮制工艺,制订炮制规范,建立体现中药炮制特色的专属性饮片质量标准。
近年来,丰台区陆续出台了“丰九条”、丰泽计划等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政策,构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下一步,同仁堂将按照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的总体目标,落实《丰台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的要求,发挥同仁堂中医药传统文化优势,推进中药制造企业的数智化改造,实现工业园区的文化、创新产业迭代升级,对刘家窑基地进行整体规划,打造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新消费、工业旅游研学、中医诊疗、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科技产业园,让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爱上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