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人大代表密忠祥、区政协委员高广颖对话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委主任牛仓林
开栏的话
锚定蓝图务实干,坚定信心共拼搏。丰台区“两会”期间,《丰台时报》开设“代表委员对话一把手”专栏,围绕丰台居民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于1月9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对话区教委、区城管委、区卫生健康委的一把手,集中展示“倍增追赶、合作发展”,教育、健康两大“强基工程”以及城市交通建设等工作成效,议蓝图、促变革、重实干。
记者:现场邀请到的代表委员是区人大代表密忠祥、区政协委员高广颖,对话的政府部门一把手是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委主任牛仓林。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医疗始终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三位将围绕丰台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进行交流分享。
密忠祥:近年来,丰台区在医疗卫生领域,全面实施“强基工程”。牛主任,请您谈谈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牛仓林: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卫生健康“强基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凝聚起卫生健康强大合力。探索建立“1+1+5+26+N”党建工作体系,形成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服务共促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全新推出“医医联动、医社协同、健康直通车”党建品牌,为辖区居民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再到康复的连续性诊疗服务。二是增厚医疗资源“家底”。北京口腔医院全新亮相,七三一医院一期、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两大工程正式开工,河西、河东医疗资源布局更趋均衡;南苑、太平桥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诊,卢沟桥、玉泉营街道两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挂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老年护理等4家诊疗中心顺利运行,眼科等3家诊疗中心即将落成;市区两级投入8000余万元,装修改造了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配了1946台医疗设备,提升了基层诊疗能力。三是激发发展活力。瞄准关键赛道,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同仁堂医药科技园、卢沟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相继亮相,京东健康、通用健康门诊部等优质医疗资源相继落户;与首都医科大学签订框架协议,合作共建,促进医药健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
记者:牛主任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丰台区卫生健康“强基工程”交出的成绩单。高委员,您作为卫生健康领域的专家,对区卫健委的工作有什么切实感受?
高广颖:近年来,丰台区集聚了天坛、口腔、博爱、东方等国家级、市级优质资源,丰台医院、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区属医疗机构也陆续进行提质改建,也与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资源密切合作,可以看出丰台区在强基固本上作出巨大努力。牛主任,在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上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牛仓林:在健康指标方面,丰台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位居全市前列,婚前医学检查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指标持续提升,院前呼叫满足率达到100%,卫生健康工作整体走在全市第一方阵。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区”验收,获评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持续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建成50家健促医院、27家健促企业。全民健康氛围日益浓厚,推出《健康大讲堂》电视栏目,总浏览量713万余次,成功举办第二届丰台区健康文化节,广泛倡导健康生活。在健康服务方面,顺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守护“老有所养”,加强老年健康管理,2024年开展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惠及1.6万人次,创新“互联网+老年健康”标准服务体系,成为北京经验在全市推广。
密忠祥:我非常关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请牛主任介绍下丰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
牛仓林:丰台区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目前正在全力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一直以来,将中医药工作放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中重点谋划,中医药传承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一是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形成了以东方医院、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丰台区中医医院为龙头,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设站为网底,58家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成33个名老中医工作室、33个中医症状门诊、56个中医阁,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二是让百姓感受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建成了北京市首家“社区中医药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南中轴—南苑中医药文化节”和“永定河—宛平中医药文化节”两个品牌活动,在“京彩灯会”开设中医药文化夜市,惠及百姓20万余人次;积极对外讲好中医药故事,丰台区中医医院成功入选“北京中医药对外交流资源名录”,对外交流活动遍及50余个国家和地区。三是以优质中医药服务和文化带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东西双子星”“南北一条街”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不断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条;联合文旅集团探索“健康+文旅”创新发展模式,开发9个特色线路点位、绘制丰台区中医药旅游宣传地图;联合花乡花木集团研发“中医药+花卉”花药同源产品,持续扩大中医药产业“朋友圈”。
高广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丰台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有哪些突破创新?
牛仓林:我们持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明确6家区属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兼顾中西医并重、医防融合,打造重点专科集群,自建14个区级重点专科,与14个国家、市级专科优势互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在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试点书记、院长年薪制,撬动绩效杠杆作用;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深入开展医疗领域反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启动新一轮大型医院巡查,卫生健康系统行风持续向好,群众就医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区“百日以上无投诉”机构达到31家。持续探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丰台路径”。推进医联体建设,建成8个区域综合医联体和8个专科医联体,北京博爱医院、丰台康复医院等4家医院成立丰台区康复联盟;增强基层吸附能力,组建745支家庭医生团队、53个巡诊工作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达到1091.96万人次;推广远程医疗服务,建成互联网诊疗机构27家,在河西两镇开设天坛医院“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在14家社区中心试点开通AI智能影像云,将专业级影像诊断能力下沉基层。持续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医疗、医保、医药部门联合成立区社会办医疗机构行业党委,共同推动社会办医院规范发展;加强“三医”联动信息化建设,8家医院全面完成“直连扩面”,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及电子病历共享,24家医院上线电子票据,切实改善就医体验。
记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健康丰台建设互促互进,切实提升了老百姓就医获得感。
密忠祥:丰台区在深化医改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2024年人大代表听取了丰台区政府“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进一步提升健康丰台建设水平”的议案办理报告,了解到丰台区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创新和惠民举措。2025年区卫健委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
牛仓林:2025年是卫生健康“强基工程”收官之年,区卫健委将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奋力谱写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丰台篇章。
一是坚决打好“强基工程”收官之战。开工建设丰台康复医院一期工程,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夯实医疗卫生基础;力推区心理卫生中心、王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立项批复,筑牢公共卫生基石;建成花乡、五里店、卢沟桥街道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科、血透、康复3家社区诊疗中心,织密基层卫生网底。
二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扩大互联网诊疗服务、信用医疗覆盖面,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以基层为重点,强化医联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建立6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患者上下转诊同比增加10%。
三是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坚持倍增追赶、合作发展,锚定智能医工、中医药大健康、全生命周期康养三大“主赛道”,助力大健康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持续打造“安全城市、品质生活”,抓好安全生产,逐步推动区卫健系统视频融合综合治理平台全域接入,大力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历史遗留问题。围绕“营造环境、塑强功能”,积极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小小孩”照护服务,筹建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创新丰台特色“老老人”医养服务,打造医养结合示范项目;着力打造健康城市,将健康融入万策,推动城市健康治理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双提升。
记者:在访谈的最后,请二位分别谈谈对丰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感想、建议。
高广颖:未来,在政协履职中,我将把本职卫生政策研究工作与实地调研深度融合,为丰台区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真言、献良策。展望2025年,看到清晰的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蓝图,坚信丰台卫生健康领域必将取得新成绩,让百姓尽享健康红利。
密忠祥:作为丰台人大代表,我也对今后的工作提一点建议:希望区卫健委能够牵头推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丰台区未来要在康养产业领域重点发力”这一目标,倾力打造“美丽丰台、活力丰台、康养丰台”,引领全市乃至全国的医康养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