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丰台·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文化园区提质升级 促进丰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跟着代表委员看丰台——访区政协委员郭媛媛(右)。孙昊 摄

  丰台区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郭媛媛

  记者:郭委员,您作为主笔人参加了“推动丰台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升级 促进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题—调研工作,请您介绍一下调研工作的基本情况。

  郭媛媛:我们的调研工作主要分三大块。一是成立调研组。由区政协副主席冯晓光、徐朝辉、李世琪任组长,36名委员参加;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等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政协一室负责具体实施。二是调查研究。明确协商重点,加强协商交流,与区文旅局、投促中心、文创中心等部门及3家产业园区开展专题座谈;邀请部门和调研组先后赴纪家庙双创产业园、永乐文智园、朝阳区751园区等开展实地调研。三是成果转化。我们对普遍性问题和重要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撰写社情民意信息5篇。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调研工作情况基本了解。在调研中,丰台区文化产业取得了哪些建设成效?

  郭媛媛:丰台区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政策赋能增效益。做大做强中小微文化企业,促进园区集聚发展;文化产业主体创先争优,加快强链补链延链进程;成立区文化产业园区联盟,新政策、强组织促进园区形成合力。

  二是示范引领强特色。发挥政府组织、引导、监管和保障作用,用好市级政策资金支持,打造优势园区品牌及特色园区生态;从运营方式、空间分布、非公党建、要素配置等开展差异化园区建设。

  三是强化定位育产业。以集聚产业优势、激发文化动能、释放空间资源、协同区域发展为重点,不同园区各美其美、活力彰显。

  四是重点推进惠园区。开展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丰台文创大赛、惠民文化消费季等,以重点项目支持和整体营销,打造丰台文化产业内在活力、外在影响力。

  五是人才引进助发展。重视园区高层次人才引育用,用好“丰泽计划”人才政策,树立文化行业人才标杆,发挥高层次人才队伍示范引领作用,园区运营管理团队水平得以提升。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郭媛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布局需要优化。重点园区总量、市级文化园区数量占比较低,仅有15家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市级文化园区仅4家;产业类别不聚焦,缺少如郎园、798园区等头部园区;产业零散,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布局生态单一,业态不够丰富;未能突出主导产业构建完整文化产业链,辨识度和相互交流合作不够,产业关联效应、集群效应等需要增强。

  二是内涵结构需要完善。部分园区定位不清晰,综合潜力缺少深度挖掘,发展规划不可持续;驻园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缺少国内外知名品牌或著名企业进驻;园区创新研发投入相对不高,缺乏自身“造血”机制;激活、彰显区域文化禀赋和特质的高质量园区不多;重大文化项目引入、文化活动举办、文化资源集聚投入不足。

  三是运营模式需要丰富。园区运营同质化突出,运营模式单一,较多以房租为收入来源,非房收入占比较低;用以激活企业主体、盘活园区资源、搞活产业集聚和企业联动、推动园区融合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园区运营管理团队人才不足,专业化程度相对不高;通过园区运营及创新管理求效益、强效能的水平相对匮乏。

  四是效益竞争力需要增强。园区产业资源集聚、联动、整合效能不高,提供消费者参与方式不多、场景不够生动丰富;文化产品及消费的亮点、品牌打造不足,缺少“一园一生态、一园一沉浸”特色影响力;对周边社区开放及邻近园区的协同开放、人流联动不足,融入人民群众生活的多类型、多模式文化体验场景不多,缺少网红打卡点、文化活动热点等消费场景的深度开发与营销。

  记者:针对上述这些问题,调研组提出了哪些意见建议?

  郭媛媛: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政府规划和政策实施要提质升级。顶层设计层面,提升文化建设的认识,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放进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政策制定层面,用好政府战略规划设计、产业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公共文化服务基础保障等职能工具,推进文化产业园区总体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产业焕新”老旧空间转型文化产业园区进程;园区布局层面,聘请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著名文化人等组成文化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团,参与产业规划,丰富传统精品文化、特色品牌文化、新兴未来文化等业态,以戏曲文化、航天科普等为特色,优化产业生态布局和园区产业结构;具体实施层面,出台《丰台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实施细则,增强政策资金工具使用能效,搭建开放、便捷助企平台。

  二是园区存量建设与增量发展要提质增效。建设理念方面,以“大文化”理念推动“‘文化+’各类产业+公共文化空间+社会服务提供+线上线下方式”园区建设,加速布局智慧化园区建设,形成产业孵育集聚;引流企业方面,强化各园区特色定位、主营分类要求,设定必要入园标准和流程规范,加强引入企业与园区定向选择质量,对优质品牌及与园区产业特色契合度高的企业引入给予特殊待遇;产业内容方面,应以产业链联动及上下游渗透,实现与旅游景区、重点商圈、特色街区及主题活动等联动,增强园区企业要素重组、功能叠加和产品迭代能力,促进文化创意生产、传播、流通和消费等环节、链条更好融通;建设导向方面,以文化、科技有机融合,引导园区及企业建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文化创新技术矩阵,培育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

  三是园区运营与管理要提质增效。运营体制方面,强化园区管理主体第一责任人制度,评价园区运营绩效,制定并实施专门奖惩制度,发挥其在资源整合、企业孵化、产业集聚、效益获取等方面的主动性;管理团队方面,引入符合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的成熟运营团队,对园区管理、服务等进行改造升级;运营品质方面,支持企业在产业生态、场景运营、品牌打造、人才培育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和创新服务,构建个性化定制服务、品牌授权等创新模式,促进特色品牌培育;运营成效方面,强化综合运营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吸引优质文化企业入驻园区,建设特色鲜明、产品丰富、效益优良、群众喜爱的优质园区。

  四是园区融合发展与消费要提质增效。产品提供方面,推动园区与传统文化、区域人文特色、日常生活结合,提供新产品、满足新需求、引导新消费;空间场景方面,支持文化园区配套建设如实体书店、艺术空间、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发展、社区建设、市民生活深度对接,形成园区、街区、商区、社区“四区”联动;顺应消费方面,强化智慧化园区应用内容和文旅等融合,策划、植入文化活动,做好沉浸、体验文章,联动开展园区传播;环境氛围方面,加快设施建设、产业配套和周边环境治理。

  总之,我们在当前“文化+”的时代,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促进丰台区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丰台·两会
   第03版:丰台·两会
   第04版:丰台·两会
推动文化园区提质升级 促进丰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场内外
丰台报丰台·两会04推动文化园区提质升级 促进丰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1-11 2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