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宛平史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
  永定河亲水绿道建成开放,河岸两侧绿树掩映,成为鸟类和各种动植物的栖息家园。赵自谦 摄

  永定河亲水绿廊上,市民正在给孩子科普鸟类知识。赵自谦 摄

  在北京园博园永定塔俯瞰丰台,永定河蔚蓝清澈,波光粼粼。姜灏 摄

  永定河是北京第一大河。它历史悠久,有“先有永定河,后有北京城”之说。永定河对北京城市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

  永定河同黄河一样,虽然水患频发,但对人民的益处远远高于水患。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城市的命脉。古代永定河有多条故道流经京城内外,危害的同时,也为民造福。例如,丰台区在20世纪50年代修建了阴山、莲花台两座大型扬水站,引永定河水上山灌溉长辛店地区山区农田,后又进行了扩建。

  历史上水灾严重

  永定河古称浑河、小黄河、卢沟河、无定河等。因河道横决泛滥、迁徙无常,永定河在北京地区留下许多故道。从1271年至今700多年,永定河发生大小水灾124次,洪水6次冲至北京城,8次淹没天津。康熙七年(1668年)七月永定河决卢沟桥及堤岸,洪水直入正阳、崇文、宣武、朝阳诸门,午门浸崩一角。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命名臣于成龙两岸筑堤140里,康熙帝将无定河改名永定河。此后洪水仍多次决口危害百姓:清嘉庆六年(1801年)六月大雨,估计洪峰流量每秒9600立方米,东西堤岸冲塌4处,共长3280丈;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25日卢沟桥洪峰流量实测每秒4390立方米,桥面过水,冲倒石柱,左右堤多次决口,淹地近200万亩……

  左堤如铜墙铁壁

  永定河位于北京城西面和西南,在石景山以上全是山区,河面窄、地势陡峭、水流湍急,从石景山出山后进入平原地区,永定河夹带大量泥砂、石子落入河底,使河底逐渐增高,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增加了防汛的艰巨性。

  永定河防汛的重点在石景山段和丰台段。石景山以上是山区,没有发生过水灾,凶猛的永定河出山以后,冲击力强度大,石景山至卢沟桥是最险段。乾隆皇帝在石景山庞村、丰台卢沟桥和大兴赵村各兴建了一座河神庙,要龙王爷保佑平安。卢沟桥还修了岱王庙和大王庙。

  值得一提的是,永定河三家店至卢沟桥右堤地势高,山脚石做根基,不易决口。左堤地势低,人工筑坝,受冲击力大,容易开口子。因河流弯曲,流向不同,科学而言,用左右堤区分堤岸,面向下游的视角确定左右堤。永定河丰台段是由北向南流,稍向东南,直白而言,左堤就是东堤。

  永定河是全国防汛的重点,尤其是左堤,左堤宽厚,比城墙还高大,右堤有7.24公里。明朝将卢沟桥以上左堤由土堤全部换成石堤,卢沟桥以下重点换石堤。石景山庞村历史上修建十八级条石堤坝而称十八蹬。雍正九年(1731年)在卢沟桥分洪闸左堤用2~4米长的条石筑堤。人们称永定河石堤为“铜帮铁底”。

  由于多次防汛修堤,使该河左堤成为条石叠加、十多米宽的土石堤坝,如同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光绪皇帝为北天堂修堤后建大王庙题写了“金堤永固”匾额,该庙曾名金堤永固庙。

  丰台段最壮观

  永定河流经丰台区段是最壮观、雄伟、精彩的一段:南北流经丰台境内长度11.4公里,由石景山南大荒进入丰台境内,以永定河为界,将丰台分为河东、河西两大块。丰台段有闻名世界的卢沟石桥,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明末兴建的军事堡垒拱极城(民国时期改为宛平县城)等。

  为建设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干涸的河道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五湖一线”工程。其中,五湖是门头沟门城湖、石景山莲石湖和丰台区晓月湖、宛平湖、园博湖;一线是从宛平湖至门城湖的逆行输水管线,湖水来源为再生水厂生产的再生水、蓄积雨水和南水北调水,四湖形成循环。

  丰台区2010年至2013年先后在永定河河道建成了宛平湖、晓月湖、园博湖。这三个湖是在砂石坑、荒滩的基础上建成的,面积达144公顷。为解决渗透问题,采取用推土机推平砂坑,湖底垫黄土并夯实,用铺设格栅、无纺布、减渗膜等措施,经科学试验获得成功。湖里栽培芦苇、荷花、香蒲等水生植物并散养鱼类生物,已有天鹅、野鸭等水鸟落户湖区,从而恢复了水面、绿色植物、“卢沟晓月”景观。2013年,永定河西岸举办了第九届世界园博会——北京园博园由永定塔、园博馆、主展馆及展园组成,已成为长久性城市公园。这些都为古老的卢沟桥增光添彩,使碧波荡漾的湖、绿色的园林和古老的石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丰台区永定河故道痕迹

  明嘉靖七年(1528年)《漕运通志》图,卢沟河在“金口”处有三股分岔,一支“浑河”向东流入通惠河,第二支向东南方向流至张家湾,第三支向南流至“丁字沽”,这三条河在香河汇合。永定河在北京地区的三支流向说明它古时多次改道的情况,后来向东、向东南的两股河道消失,只留向南一股,即今天的永定河走向。在第二支和第三支河道分岔处标有“看丹口”,即今天的看丹(村)。

  永定河因常迁徙河道而称无定河,丰台境内凉水河、马草河是永定河故道已确定,是丰台地域留下永定河故道的痕迹。卢沟桥路至丰台西路,程庄子以西地区曾名碴子坑。1993年12月北京出版社出版《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记载:卢沟桥乡五里店村土层约有一、二尺厚,下为沙石层,村民多以挖掘石沙谋生。1949年前卢沟桥路南侧大片土地,经过不断挖掘,多变成废沙石坑,部分地段存有运取沙石的铁轨路线。大片废坑积水,形成一平方公里大的水泊和土丘。新中国成立初期,五里店南边有一片碴子坑,每个坑都是经过筛沙子后剩下10多个足球大的河卵石,这些砂石和大型河卵石都是永定河发洪水冲过来的——永定河从山区夹带的石块,经过长时间乱石滚动变成了河卵石,在水流平缓时落入河床。

  这些大坑还存着一两米深的水,碴子坑是丰草河的发源地。上述情况说明,碴子坑是永定河故道。

  此外,看丹、黄土岗村也有永定河故道的痕迹。《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记载:“据明代《宛署杂记》载:时称‘看滩’。为卢沟河的河滩地,至清初已改称看丹。”《天府广记》有载:“卢沟河……经太行山入宛平县界,东南至看丹口分为二。”明清时期的古籍记述永定河口的分岔数不同,有的记为两处分岔,有的则记为三处分岔。因为永定河在自然流淌下,由于流量大小的变动,河道会发生变迁。

  《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记载:“经考证,黄土岗以西,四合庄以南,有历史村名‘河套’;黄土岗以北,郑王坟以南,有历史村名‘老河身’。根据上述情况分析,从马场到草桥的马草河,为永定河古道无疑。”花乡巴庄子村南原有一小自然村名“东河套”,后合并到巴庄子村。有“几”字形的河道称“河套”,1949年后“老河身”村住户向郑王坟迁居,村名不复存在。

  从花乡看丹、黄土岗两个村的情况分析,永定河故道从看丹至巴庄子村南“河套”,再至郑王坟村南“老河身”,然后到草桥一线,为永定河故道。丰台区多处地下是砂石层,据说是永定河故道。看丹村名和历史书籍记载有永定河故道。花乡黄土岗一带有“河套”和“老河身”的村名,这村名很形象,“老河身”是说老河的身子,黄土岗一带正是永定河故道的中游,名叫“老河身”真奇妙!

  文/高世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城治
   第06版:光影纪年:共筑“五城” 丰台有范儿
   第08版:宛平史话
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
丰台报宛平史话08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 2025-01-15 2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